鴕鳥
張默(臺灣)
遠遠的
靜悄悄的
閑置在地平線最陰暗的一角
一把張開的黑雨傘
(選自《當代臺灣詩萃》)
【賞析】
即使是同一事物,當它被放置在不同的空間背景中時,就會產生不同的觀賞效應,形成不同的美感。因此,詩人們在捕捉描寫對象時,總是同時也把對象所在的空間背景納入自己的視野。并力求通過這種空間背景與描寫對象之間的關系,傳達出某種意味。這一點,詩與畫確有相同之處。
本詩的前三句,就是要表現一種空間背景。在詩人筆下,這一空間背景的特點是:遼闊、靜謐、空曠、陰暗。詩人為什么要表現這樣一種空間背景呢?這種空間背景所傳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意味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來對詩所創造的情境進行一種審美感悟了。顯然,當我們置身于這樣一種空間狀態時,很容易產生一種孤獨、寂寞而又蒼涼憂郁的感覺。這種感覺從身處的環境中滋生出來,滲透到內心深處,再反作用于我們對周圍環境的感受。本詩所表現的這種孤獨、寂寞、蒼涼而又憂郁的感覺狀態,通過最末一句,得到了加強。“一把張開的黑雨傘”,是對鴕鳥的比喻。“黑”字帶有憂郁、暗淡的情緒色彩。而“雨傘”則令人聯想到孤獨的“撐傘人”,進而會想到:這形似“雨傘”的鴕鳥,不也是一位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踽踽獨行的“旅人”嗎?想到了這一點,詩人所要表現的那種情感和意味不是很明顯地凸現出來了嗎?表面上的客觀冷靜中,包含著濃郁的感情色彩,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蔡智敏)
上一篇:張錯(臺灣)《望鄉》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書空(之四)》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