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紅窗月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里、誓三生。
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道休孤密約,鑒取深盟。語罷一絲香露、濕銀屏。
詞譯
誓言是開在舌上的蓮花,它的存在是教人領悟,愛已入輪回。三生的誓言,滴水穿石。似此星辰非昨夜。我以為那些事已經被遺忘很久,結果想起來,還以為就是昨夜發生。
遇見,你已不在身邊。一別如斯呵。常常別了一次,就錯了今生。遇見,只想你明白。誓三生,與迷信無關,與信仰無關,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許自己一個期限,可以在等待時更堅定。遇見,只要你記得。心儀一個人,是我一個人的事,從一開始,我的付出就只是付出,你的回應也只是讓它有歸屬,僅僅,樂于此時。
然后,紫陌紅塵,碧落黃泉。或許有一天,連這歸屬也不需要了,我仍是我,你仍是你,而我們,已不再是我們。
評析
這首詞寫離情,大約是寫給昔日一戀人的。
上闋摹寫景物,念及回憶,交待背景。“燕歸花謝”,娟娟春花已經凋謝,雙雙燕子歸來。這首句不僅點明了時序為暮春,而且以“燕歸”暗襯伊人不歸,“花謝”遙寄韶光易逝之感。“早因循、又過清明”,以“早”字領起,表達春去匆匆的扼腕心緒。“因循”,隨意、輕易之意。你看,花已謝,燕已歸,明媚的春光如此輕易滑過,轉眼之間,又過了清明,春光將盡也!一個“又”字,急促相承,進一步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惋。
接下二句點出本題,即風景如舊而人卻分飛,不無傷離之哀嘆。“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伊人去后,風景明麗如昨,人卻是兩地相隔,思念戀人之心,在美好春景的映襯下,欲顯難耐。于是就回想起當初,在碧桃影深處,幽香初動時,他與佳人,脈脈相對,彼此心中情意涌動,萌生出情定三生的錚錚誓言。此即是“猶記碧桃影里、誓三生”。所謂“三生”,是佛教語,即前生、今生、來生。佛教傳說,在這世上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橋”,在橋之盡頭,有一塊通體鮮紅的石頭就叫作“三生石”。據說,天下有情的男女們,只要在這“三生石”上刻下兩個人的名字,就可以“緣訂三生”——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此處,詞人借用佛家語,說自己當初曾與戀人“誓三生”,乃是極言兩人愛情之深厚。
下闋憶舊,追憶當時相親相戀的往事。“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執起伊的手,看著伊的眼,那烏絲紙上寫下的鮮紅篆文,如今想來,仍猶如夜空的星斗一樣清晰。謂“烏絲闌紙”,謂“嬌紅篆”,都說明這所書寫之字,必非二人“吟詩作賦北窗里”式的尋常翰墨,而是別有寄托,別有深意之辭。那寄托為何?深意為何?“道休孤密約,鑒取深盟”,原來這貴重絲絹上,記取的是二人的海誓山盟,它作為憑證,見證著互不辜負的密約。而深盟誓畢,已是深夜,一絲清淡的露珠濕了銀色的屏風。“語罷一絲香露、濕銀屏”,這既是昔日之景,又是今日之景。那時,“一絲香露”和“銀屏”見證了兩人的愛情秘誓,但是如今“香露”依舊,“銀屏”依舊,伊人卻再也不見了。此之情境,當又是晏幾道《臨江仙》“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和歐陽修《生查子》“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的情境了。
上一篇:納蘭《眼兒媚·林下閨房世罕儔》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荷葉杯·簾卷落花如雪》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