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成孝 【本書體例】
【原文】:
清人在彭(1),駟介旁旁(2)。二矛重英(3),河上乎翱翔(4)。
清人在消(5),駟介麃麃(6)。二矛重喬(7),河上乎消遙。
清人在軸(8),駟介陶陶(9)。左旋右抽(10),中軍作好(11)。
【鑒賞】:
這是一首寫鄭國軍旅生活的詩歌。其產生的背景是:鄭國的大夫高克好利而不顧其君,鄭文公厭惡他,想將他逐出朝庭,可是找不到適宜的借口。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入侵衛國。衛在黃河之北,鄭在黃河之南,兩國毗鄰,一衣帶水。鄭文公恐狄人渡河侵鄭,遂令高克率清邑之兵進駐黃河北岸衛國邊境防御。文公此舉表面上是出師救衛,骨子里卻是借機把高克逐出朝庭,以遂其私。所以當狄兵撤退之后,仍久久地不召回高克。軍隊滯留邊境,無所事事,軍紀敗壞,終于潰散,高克也懼罪逃到陳國去避難。《詩序》云:“公子(文公之子)素惡高克進之不以禮,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詩也。”
詩凡三章,每章四句,卻無一處提到高克和文公,以及兩人的矛盾;也沒有具體寫御狄于境和后來師旅的潰散,只是寫了軍容和士兵的狀況,以此諷刺文公以軍隊為兒戲,必將危及國家的命運,這正是該詩表現藝術上一大特色。選材的角度,諷刺的手法,都是別具匠心的。三章的章法和意思都大致相同,分別寫了高克的軍隊在彭、消、軸三處地方的軍容和狀況。各章都是第一句點明軍隊駐防的地址;二、三句寫軍容,所謂“駟介旁旁,二矛重英”、“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極言駕車的駟馬無比強壯,無比威風;兵車上的二矛裝飾得也非常漂亮,鮮紅的毛羽耀眼奪目,可謂是兵強馬壯,裝備精良。第四句寫軍紀,所謂“河上乎翱翔”、“河上乎逍遙”。這樣一支軍隊卻無所事事,在邊境線上驅車嬉戲,逍遙取樂,那“駟馬”和“二矛”好象不再是作戰的利器,竟是士兵們閑散作樂的道具。就是主帥,雖說“左旋右抽,中軍作好”,也只是虛張聲勢的表演而已。全詩這樣描寫軍容軍紀,確實深有其意,高克固然驕傲可責,但文公更是昏昧荒唐,難怪《春秋》評此役說:“鄭棄其師”,因欲逐高克,連國家的軍隊也不要了,天下竟有這樣的國君;《詩序》說,《清人》一詩是“刺文公”,該是不錯的。
上一篇:《淇奧》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清廟》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