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陌上桑①
日出東南隅②,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③。
羅敷善蠶桑④,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⑤,桂枝為籠鉤⑥。
頭上倭墮髻⑦,耳中明月珠⑧;
緗綺⑨為下裙,紫綺為上襦⑩。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⑾;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⑿。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⒀從南來,五馬立踟躕⒁。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⒂?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
使君謝⒃羅敷:“寧可共載不⒄?”
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⒅愚!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余騎(19),夫婿居上頭(20)。
何用(21)識夫婿?白馬從驪駒(22);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23);
腰中鹿盧劍(24),可值千萬余(25)。
十五府小吏(26),二十朝大夫(27),
三十侍中郎(28),四十專城居(29)。
為人潔白皙(30),鬑鬑頗有須(31);
盈盈公府步(32),冉冉(33)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34)。”
【注釋】
①陌上桑:陌上:田埂上。桑:桑林。
②東南隅(yu):指東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國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漸偏南,所以說日出東南隅。
③羅敷:古時美女稱為“羅敷”。美男子稱為“子都”。
④善蠶桑:喜歡采桑。善,有的本子作“喜”。
⑤青絲為籠系:用黑色的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籠,籃子。系,絡繩(纏繞籃子的繩子)。
⑥籠鉤: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時用來挑竹筐。
⑦倭墮髻:即墮馬髻,發髻偏在一邊,呈墜落狀。倭墮,疊韻字。
⑧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明月珠,一種大個兒的寶珠。
⑨緗綺: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織品。
⑩襦:短襖。
⑾下擔捋髭須:放下擔子,撫摩胡子(和下接詩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撫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須。須:下巴上長的胡子。
⑿脫帽著峭(qiao)頭:把帽子脫下,只戴著紗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頭巾把發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頭: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但:只是。坐:因為,由于。
⒀使君:漢代對太守、刺史的通稱。
⒁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車。踟躕(ChíChú):徘徊不前的樣子。又作“踟躇”。
⒂姝:美麗的女子。
⒃謝:施禮。
⒄寧可:愿意。不:通假字,通“否”。
⒅一何:何其,多么。
(19)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20)居上頭: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21)何用:用什么(標記)。
(22)驪駒:黑色的小馬。這里指馬。驪,純黑色。
(23)黃金絡馬頭: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絡,這里指用網狀物兜住。
(24)鹿盧劍:劍把用絲絳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鹿盧,即轆轤,井上汲水的用具。
(25)千萬余:上千上萬(錢)。
(26)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27)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種高等文官。漢代官名,大夫。
(28)侍中郎:出入宮禁的侍衛官。
(29)專城居:作為一城的長官(如太守等)。專,獨占。
(30)白皙:指皮膚潔白。
(31)鬑(lián)鬑頗有須:胡須稀疏而長,須發疏薄的樣子。白面有須,是古時候美男子的標準。頗:稍微。
(32)盈盈:儀態端莊美好。公府步:擺官派,踱方步。
(33)冉冉:走路緩慢。
(34)殊:出色,與眾不同,非同一般。
賞析
《陌上桑》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最早見于南朝沈約編撰的《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南朝徐陵編輯的《玉臺新詠》也收載了該詩,題為《日出東南隅行》。趙宋時的郭茂倩編輯《樂府詩集》,將該詩收入《相和歌辭》。
《陌上桑》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寫羅敷的美貌。通過描寫環境和器物之美來襯托她的美貌,然后寫她的服飾之美,最后通過周圍人對她的傾慕來側面描寫烘托她的美貌,激起讀者的想象。這里寫她的外表美,鋪襯下文的心靈美及普通勞動人民對羅敷的感情,與后文使君的不懷好意形成對照。
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羅敷的美色,向她提出無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馬徘徊不前,繼而上前搭話,詢問姓名,打聽年齡,最后提出和羅敷“共載”的無恥要求,暴露了使君骯臟的靈魂。寫使君的語言行為步步深入。
第三段,寫羅敷拒絕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壓倒對方。本段全部由羅敷的答話構成,回應使君的調戲。斥責、嘲諷使君愚蠢,聲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儀赫赫、榮華富貴,仕途通達、青云直上,品貌兼優、才華橫溢。羅敷的伶牙俐齒使自以為身份顯赫的使君只能自慚形穢,羅敷不畏權勢、敢于與權勢斗爭的精神充分體現了出來,表現了她的人格魅力。
《陌上桑》從精神到表現手法都具有較明顯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因素,詩風幽默風趣,頗似現代電影《劉三姐》的風格。而在寫作手法方面,最受人們稱贊的是側面映襯和烘托。通過對行者、少年、耕者,以及使君的舉止描寫映襯了這位少女的無限魅力。
再通過第三段羅敷的回答,讓讀者知道羅敷不僅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不畏權貴,冷靜機智,義正詞嚴。從這一點上來說,《陌上桑》與《詩經·碩人》在摹繪美人的形象方面,由單純刻畫人物的容貌之美進而達到表現性情之美,這一點顯然在文學形象的創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上一篇:古詩《歐陽修·戲答元珍》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溫庭筠·蘇武廟》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