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書懷
杜 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卷二《絕句》已介紹。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的老朋友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便于當年五月乘舟東下,經過嘉州(今四川樂山)、戎州(今四川宜賓)、渝州(今重慶)、忠州(今四川忠縣),再到夔州(今重慶奉節),在夔州住了將近兩年時間,于大歷三年(768)春天乘船離開夔州赴江陵(今湖北荊州江陵),在途中寫了這首詩。
前四句寫旅夜所見。首聯寫近景,微風拂動著長江岸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一條客舟,入夜孤獨地停泊在岸邊。起句寫江岸之開闊,次句寫桅桿之高聳,可謂搭配恰當,寫景如畫。當然“獨夜舟”也表明舟中其他人已經酣然入睡,只有作者獨自一人還在一面觀察風景,一面想著心事。畫面所滲透出來的孤獨而凄清的氛圍,也為全詩定了基調。
頷聯寫遠景。三句寫天空與原野之開闊,“平野闊”是出峽以后所見到的兩岸景象,“平”與“闊”正好與峽中所見窄與險形成鮮明對比,給詩人留下了鮮明印象,所以被杜甫寫入詩中。四句寫長江中的波浪,在月光的照耀下涌動著。“涌”字也寫得非常精確,因為峽中河道狹窄,波浪為礁石所阻,總會激起浪花,而長江中下游由于河道寬闊,江水流速趨緩,所以通常見到的是江流涌動,月光下所見更是如此。當然也可理解為月亮的倒影在大江中涌動。
后四句書懷。頸聯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四說“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是有道理的,杜甫因詩寫得好而享有很大的名聲,但是他卻謙虛地說并沒有因為文章獲得很大的名聲;他的去官當然主要不是因為老病,但是他卻將其原因歸之于“老病”,這樣既可以寬慰自己,也可以對其他人作一些冠冕堂皇的解釋。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十稱其“胸懷經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休,立言之妙如此”,分析得也頗有道理,則這兩句詩中也包含著作者希望大有作為的政治理想未能實現的遺憾之情。
尾聯以天地間的一只沙鷗來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之旅。清黃生《杜詩說》分析道:“‘一沙鷗’何其渺,‘天地’字何其大,合而言之‘天地一沙鷗’,作者吞聲……飄飄天地,豈應竟似一沙鷗耶?此有懷莫訴,怪而自嘆之辭。”
人生就如同漂泊在長江中的一葉小舟,此詩作于大歷三年(768),而大歷五年(770)冬,杜甫卒于舟中。可以說此詩也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與總結,明唐汝詢《唐詩解》卷三十四談到了這一點:“此嘆生平之不遇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星月之景遠矣。因言名不當以文章著,今勛業不就而至于此。‘官應老病休’,顧不當以論事罷也。今此身漂泊,寄跡扁舟,正猶天地間一沙鷗耳。可慨矣夫!”
上一篇:陸 游《新竹》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賈 至《早朝大明宮》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