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
名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導(dǎo)讀】
王觀(生卒年不詳),北宋詞人。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jìn)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神宗時官至翰林學(xué)士,因所賦《清平樂》詞忤怒太后而被罷職,就自號“逐客”。曾著《揚(yáng)州賦》、《芍藥譜》。有《冠柳集》,已佚。
“卜算子”為詞牌名,又名“百盡樓”等。
【原詞】
水是眼波橫②,山是眉峰聚③。欲問行人去那邊④?眉眼盈盈處⑤。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⑥,千萬和春住。
【注釋】
①鮑浩然: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詳。之:去。浙東:今浙江東南部,宋朝時為浙江東路,簡稱浙東。②“水是”句:水是眼波橫流。古人把美人的眼比喻為水波,稱為“眼波”;現(xiàn)在作者反過來用美人的眼波比喻水流。③“山是”句:山是眉峰聳聚。古人把美人的眉比喻為山峰,稱為“眉峰”,現(xiàn)在作者反過來用美人的眉峰來比喻山峰。④行人:遠(yuǎn)行的人,這里指鮑浩然。那邊:即“哪邊”。⑤“眉眼”句:比喻山水秀麗、迷人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⑥江南:這里指浙東。
【譯詩】
水是美人橫流的眼波,
山是美眉聚成的峰巒。
請問你要遠(yuǎn)行到何處?
定是風(fēng)光迷人的地方。
剛剛把春天送向南方,
又送你到遙遠(yuǎn)的江南。
如你到江南趕上春天,
好好享受明媚的春光。
【賞析】
這是一首獨(dú)具特色的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diào)、巧妙別致的比喻、風(fēng)趣俏皮的語言,表達(dá)了作者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起首兩句,運(yùn)用風(fēng)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的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當(dāng)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tuán)簇糾結(jié)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起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情之物。三四兩句,點(diǎn)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dá)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愿。“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兩句,正面點(diǎn)明送別。作者用兩個“送”字遞進(jìn),將“黯然銷魂”的愁苦之情描寫得極為深切。結(jié)尾兩句,是作者強(qiáng)壓心中沉痛之情而對遠(yuǎn)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與叮嚀: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萬要與美好的春光同住。這兩句,一反送別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惜春之情溢于言表,對友人祝福之意也寓于其中。這首詞中“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句,因比擬形象鮮活而膾炙人口,成為名句而久遠(yuǎn)流傳。
上一篇:《王翰涼州曲①》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白樸慶東原》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