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林下貧
寒山子
我見世間人,茫茫走路塵,
不知此中事,將何為去津?
繁華能幾日?眷屬片時親,
縱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貧。
《禪家寒山詩注》頁二七五
【白話新唱】
從我的觀點看世間的人
大家都茫茫然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
如果沒有領悟真理的奧秘
怎么找得到出口呢?
奉勸沉迷于名利權勢的人
再怎么風光顯赫,也有落幕的一天
再怎么親密恩愛的眷屬,也有分離的時候
縱然你有滿山黃金
還不如一無所有的我
在幽靜的林下水邊過著悠游自在的人生
【分析與鑒賞】
寒山子雖然說“不如林下貧”,可是,生活在山林里的人,頂多是手上沒有錢財而已,他們的生活并不匱乏。大自然就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吃的住的都不成問題,再加上他們的欲望本來就很淡薄,所以,他們仍然有很好的生活質量。
今天居住在都市的現代人,不為生活忙碌的人似乎并不多,因為都市的物價水平不低,有心學道的人最好不要太窮,至少維持基本生活無虞,再來談“不如林下貧”。
這首詩,重點在“不知此中事,將何為去津?”此中事,指的就是明心見性,唯有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安然走過紅塵遮蔽的人間路。
寒山子說:“繁華能幾日?眷屬片時親。”令人想起曾經權傾一時的李斯。秦始皇崩逝后,被趙高陷害,李斯父子一起腰斬于咸陽市,臨刑前,李斯感慨萬千,對兒子說:“吾欲與汝,復牽黃犬,臂蒼鷹,俱出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個覺悟,彌足珍貴,雖然遲了一點兒。
能夠像寒山子這樣的高人,早早洞透紅塵,也許不多。至少我們可以學習,雖然人在紅塵,可是我們知道,紅塵不是我的家;雖然我們有家庭、有事業、有財產,可是我們知道,這些只是道具而已,是用來幫助我們發掘內在的智慧。有一天,當課程結束,要離開人生的舞臺時,我們會放下一切,回到一無所有的本質。
關于“貧”,永嘉玄覺的《證道歌》有一段說:“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詮釋,真正的富人是悟道者,他的氣魄最大,“囊中雖無一錢,敢與君王斗富”!
上一篇:百丈懷海《一任清風送白云》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