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詠蘭
蘭①生山谷無人識,
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
更憐細葉巧凌霜。
【注釋】
①蘭:蘭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君子之喻。
賞析
蘇轍(公元1039年—公元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出為河南推官。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以“謗訕朝廷”罪入獄。他上書請求削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舊黨當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為吏部尚書,出使契丹。還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拜尚書右丞,次年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語,宋朝對犯罪官員的一種處分),紹圣丁丑(公元1098年)春移化州別駕(官名,通常用于安置貶謫官,正九品),后又貶循州等地。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筑室日“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卒于1112年,死后追復端明殿學士,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中描繪了花中君子的蘭花,生于幽谷叢林,而不為人知。東窗鄰居家種了蘭花,淡淡的幽香透過窗戶,傳到詩人的房間,令人心清氣爽。詩人愛蘭,愛它那纖纖細葉,風姿素雅,愛它那卓爾不群,笑傲寒霜。這蘭花,不正是詩人自己嗎?他貶官隱居,不為人知。
情趣高雅,詩名遠播。寧靜清淡,樸實無華。傲霜獨立,不爭百花。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詠蘭,畫蘭者很多,而每個人都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描繪了蘭花,歌頌了蘭花。清鄭板橋有《折枝蘭》“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詩云“竹石幽蘭合一家,乾坤正氣此間賒。任渠霜雪連冰凍,蒼翠何曾減一些”均為詠蘭之上品。董必武曾說:“蘭有四清:氣清、姿清、神清、韻清。”可謂是對蘭花的高度總結。
上一篇:古詩《納蘭性德·秣陵懷古》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詩經·關雎》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