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商山①早行
晨起動征鐸②,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③落山路,枳④花明驛墻⑤。
因思杜陵⑥夢,鳧雁⑦滿回塘⑧。
【注釋】
①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陜西商州市東南。
②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③槲(hú):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芽時才落。
④枳: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⑤驛墻:驛站的墻壁。
⑥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
⑦鳧雁:鳧,野鴨。
⑧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賞析
唐宣宗大中末年,詩人被貶隋州(今湖北隨州),離開京城長安,途經商山,寫下此詩。
詩人首先交代了啟程的時間和心情。天剛蒙蒙亮,雄雞報曉,驛站外已經響起了叮當的鈴聲。清冷的月光照著茅店,結霜的木橋上已經留下了行人的腳印。詩人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故鄉前往貶所。崎嶇的山路上鋪滿了落葉,白色的枳花映白了驛站的墻壁。詩人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夢,他夢見了故鄉杜陵春回水暖、野鴨嬉戲的熱鬧情景。而自己現在卻要離開家鄉,夜宿茅店,晨起趕路,思家之情溢于言表。詩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歷來膾炙人口。他的成功之處在于詩人緊緊抓住山村清晨的特點,用鈴聲、雞叫、茅店、冷月、人跡、板橋、銀霜繪出一幅凄清有致的山鄉霜晨圖。有聲有色、光感俱佳,“意象具足”,“音韻鏗鏘”。詩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我們似乎已經加入了早行的馬隊,融入了古人“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的旅途生活。詩人緊緊圍繞商山早行這個中心,寫景狀物,意境清絕。抒情達意,含蓄有致。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前后呼應,渾然天成。
上一篇:古詩《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世貞·登太白樓》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