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巧人多用拙稀
楚石梵琦
用巧人多用拙稀,心如木石太無知,
就中自有分明處,懵懂原來不是癡。
《楚石梵琦禪師語錄》卷十九,
卍續藏第一二四冊頁二八四上
【白話新唱】
很多人運用看起來很巧的聰明
然而,很少人擁有看起來很拙的大智慧
拙,并不是像木石一樣,那太無知了!
而是深深明白一切事物皆來自相同的根源
卻又清楚萬事萬物的差別
因為看得透徹,所以心無罣礙
因為無所計較,所以看似懵懂
但這種大智若愚的懵懂可不是愚癡喔!
【分析與鑒賞】
小孩的天真,令人愛憐,我們仿佛在他身上看見了上帝的縮影。
老人的天真,使人敬佩,因為歷經滄桑后的天真,宛如黑炭在地底被高溫高壓錘煉成堅硬、晶瑩的鉆石,乃是生命體驗的精華。
“懵懂原來不是癡”,這句話蘊涵了悟道者的甚深體驗與中國人特有的處世哲學。《菜根譚后集》有句話說:“飽諳世味,一任翻云覆雨,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呼馬,只是點頭。”
這種“總慵開眼、只是點頭”的表面行為,如果沒有“諸法畢竟空”的內在體驗為基礎,必然成為顢預、懦弱、畏懼、怕事的合理化借口。
世間的好壞、善惡,沒有定相,世人眼中該下地獄的大惡之人,也許在佛陀眼中是能為甚難之事的大菩薩!
老人的天真就是不輕易對事情下判斷,恒以溫厚寬柔對待。
老子的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正因為看得太清楚了,深深知道宇宙之中無得也無失,所以才沒什么好計較,這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最高境界。
[1]本詩原題名《大愚》。
上一篇:越山師鼐《此日平生眼豁開》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傅翕《空手把鋤頭》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