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注釋】
蕭關:古代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市東南,是自關中通往塞北的交通要塞。行役:本指因服兵役而在外跋涉。
【評析】
“不恨天涯行役苦”,此詞或為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奉旨率軍宣撫西域各少數民族部落途中所作。時值清秋,故上片“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兩句點染邊塞獨有之秋景,極蕭瑟又極遼闊蒼茫,與行役之人的種種復雜情緒融合無痕,情景兼勝,意味深長。過片先云“不恨”,繼云“只恨”,則詞人心情之矛盾更趨顯豁。作為朝廷重臣,身負宣撫邊塞的重任,詞人本應豪氣干云,可是在性德的邊塞詞中,寂寞寥落的行役之苦遠遠濃過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究其因,則是性德的理想與現實產生了巨大矛盾:他向往著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生活,然而相門公子、天子近臣的身份又讓他無法掙脫現實的羈絆。“明日客程還幾許”,這是對身不由己、無休無止的行役生涯的厭倦;“只恨西風,吹夢成千古”,這是夢想不能實現的無奈悲嘆。性德的邊塞詞由此呈現出濃厚的悲涼情緒,旁人眼中天子近臣的榮耀,在性德看來,不過是靈魂的桎梏而已。結云“沾衣況是新寒雨”,則寒冷的不僅是沾衣之秋雨,更是詞人此刻的心境,情景交融,一味凄感。
上一篇:《苦晝短》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
下一篇:胡釘鉸《觀江際小兒垂釣》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