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出典】
張繼《楓橋夜泊》。
【原作】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簡介】
張繼(?~約779),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樊)人。詩作多登臨紀行之作,清遠自然,不事雕琢。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稱其“詩體清迥,有道者風”。《楓橋夜泊》為傳誦名篇。今傳《張祠部詩集》。
【故事】
唐代詩人張繼,有一次在旅途中,乘船經過古代交通要道姑蘇(蘇州)的楓橋,因天色已晚,便泊船岸邊宿夜。
時令已是秋天,夜深了,孤身一人的張繼睡不著覺,此時此刻,月亮已經西沉,偶爾,被驚醒的烏鴉發出幾聲啼叫;霜華漫天蓋地,寒意侵人。惟有那岸邊黑黝黝的江楓和遠遠幾處明滅的漁火,陪伴著他這個心懷旅愁的孤舟之客,度過寂靜的夜晚。
突然間,岸上的寒山寺響起了洪亮的半夜鐘聲,那聲音在張繼的船上回旋,多么悠揚、多么清新……
這半夜鐘聲給予了張繼無比鮮明的印象,特別強烈的感受,他的創作靈感頓時勃發了,一首永世流傳的名詩《楓橋夜泊》從他口中吟誦了出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便是這首詩中的名句。
【賞析】
這是一首詩味雋永、意境幽遠的著名詩篇。從靜謐中傳來的山寺鐘聲,使詩人心中難以平靜。“夜半鐘聲”是神來之筆,寫得富有詩味,使詩的意境顯得非常幽美。
上一篇:六祖慧能《如日處虛空》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龍牙居遁《學道無端學畫龍》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