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骨獨立徐青藤——讀徐渭詞
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中期的布衣名士,落第文人,大書法家。他晚年學畫,無師自通,成為畫壇一代宗師,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奇人怪人。
他有一闋《南鄉子》,寫八月十六月夜泛舟:
月倍此宵多,楊柳芙蓉夜色蹉。鷗鷺不眠如晝里,舟過,向前驚換幾汀莎。筒酒覓稀荷,唱盡塘棲《白苧歌》。天為紅妝重展鏡,如磨,漸照胭脂奈褪何。
這闋詞最見其畫家本色,是一幅明麗熱鬧的皓月夢幻圖。
徐青藤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成就和地位,用兩位大師的話足以說明。清代“揚州八怪”之一,被稱作“狂人才子”的鄭板橋給自己刻了一枚印章:“青藤門下走狗”,又有一說是“青藤門下牛馬走”(板橋是其自號)。現代大畫家齊白石先生五十八歲時題《老萍詩草》云:“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縱橫涂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展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同時賦詩曰:“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輪換來。”
青藤是徐渭的號,他又自號天池,書畫上署名田水月、天池生、山陰布衣、山陰人等九種之多。青藤是一株古藤,天池是一方很小很小的水池,兩三米見方,皆為其故居之物。故居中還有幾株石榴,石榴結果碩大,養至深秋,榴皮綻破很大的口子,露出水紅色果實,故意不摘,說是天果喂鳥。徐渭指物為號,以石榴命名其書屋為“榴花書屋”,后又更名為“青藤書屋”。
紹興是中國歷史上文人名士輩出的地方,青藤從小生活在這里,受到嫡母苗夫人(云南人)很好的教育,十歲時就小有才名,得到縣官專門召見,二十多歲已成為當地文人圈子中的活躍分子。當地有個傳說,說的是當年有兩位神仙路過紹興,聽說有一位聰明過人的少年才子,神仙也好奇,決定試一試。于是在街坊酒店找到了和朋友會文作詩的徐渭,寒暄之后,化作凡人的兩位神仙倒了三碗酒,對徐渭說,我們一人一碗,不用菜肴,也不用詩文下酒,但總得有東西下酒。只見其中一位神仙端起酒碗慢慢喝了兩口,然后不慌不忙地朝長長的指甲上使勁咬下一片吞下去,說是“啃甲下酒”。另一位神仙也端起碗喝了兩口,忍痛在自己小臂上擷下一顆痣丟進嘴里,說是“擷痣下酒”。徐渭此時早已成竹在胸,端起酒碗連喝兩口,從手臂上拔下兩根汗毛放進嘴里,說聲“拔毛下酒”,一飲而盡,滿桌客人為徐渭的巧對歡呼鼓掌。
這時徐渭變被動為主動,對二位神仙說自己有一題,請二位同對,神仙當然答應了。只見徐渭用右手在上下、前后、左右各指一下,然后伸出三個指頭,縮回去后又伸出四個指頭,之后指了一下胸脯。這一連串動作讓人看得云里霧里,不知如何應對,但神仙畢竟是神仙,其中一人馬上答道:上有三十三天,下有十八層地獄,前有哈喇,后有韋陀;左右五百羅漢;三尊大佛,四大金剛,我一心念佛。
滿桌轟動之后,徐渭慢悠悠地說,先生終于道出了行蹤,其實我只是以兩位突然出現的情景為題,是想說:天上沒有掉下來,地上沒有冒出來,前不認識,后無交道,左思右想,但又絕不像不三不四的人,我真不知道你們到底是誰。一番話說得人們哄堂大笑。兩位神仙領教了徐渭的聰明睿智,臨別時送給徐渭一根青藤,說是可作紀念。后來徐渭把這根青藤種在家中天池右邊的墻腳,并以此自號。
這是一個傳說故事,是說徐渭非凡,驚動仙界。其實青藤的來歷徐渭自己在《題青藤道士七十小像》中已有說明:
正德辛卯吾年十歲,手植青藤一根于天池之傍。迄今萬歷庚寅,吾年政七十矣,此藤亦六十年之物。流光荏苒,兩鬢如霜,是藤大若虬松,綠蔭如蓋。今治此圖,壽藤亦壽吾也。田水月又題。
徐青藤的一生很有傳奇色彩,從小讀書聰明過人,過目成誦,但二十歲才考取秀才。古代科考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也就是說他成年之后才過了少年就該過的最低一級的童試,之后又年復一年在科考路上奔波,為得一個舉人出身,八次參加鄉試,直到四十五歲第八次鄉試落榜,才熄滅了熱烈追求功名的火焰。
就因為科考耗去了他大半生青春光陰,極大地傷害了他堅定的自信和高傲的自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在他胸中積累成了英雄失路、報國無門的巨大悲憤。非常幸運的是他沒有因此仇視社會,他的報復是畫一幅《青藤書屋圖》,上面寫上“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這樣還不解恨,最重的報復是對自己身體的自殘,用錐子刺穿雙耳,用木棍擊打自己的陰囊,甚至撞墻自殺,給自己買好棺材,寫好《自為墓志銘》,但平靜下來之后,把所有的不滿化作目空千古獨樹一幟的,對藝術創作追求的執著。因此有研究者認為,徐青藤的藝術生命是從四十五歲開始至他七十三歲去世,之前只是積累和醞釀。
青藤的畫作幾乎都配有詩文,詩文和畫面在構圖和內容上相得益彰、互相表現。大概是認為社會生活極端不公,希望有一種神力來解救民眾的倒懸之苦,當然也可能是為了自己情緒的平衡和內心的寧靜,青藤晚年畫了不少觀音像,旁邊大多題有詩文,有一幅觀音像旁題有一闋《菩薩蠻》:
蓮花骨子黃泥作,金邊粉瓣觀音座。蓮性拔泥生,觀音不惹塵。
大風吹落果,蓮花沒處躲。語風莫賣乖,觀音站起來。
這闋詞妙在語言上的通俗雙關語,詞中直白觀音像和蓮花寶座不過是金粉泥胎,因此很容易被風雨損壞。但是膜拜者不要因為具像受損就減少虔誠,要知道蓮生于泥而不染,泥塑觀音卻不惹凡塵,人們拜的是佛性善性,要的是一種誠心,青藤是借蓮花觀音來象征自己超脫世俗的個性。
徐青藤有一幅《雪里荷花圖》,他題詩四句:“六月初三大雪飛,碧翁卻為竇娥奇。近來天道也私曲,莫怪筆底有差池。”
因為天道私曲,形成諸多不公,造成許多災難,畫家無辜遭受許多折磨和委屈,故用筆底差池發泄之。與青藤同代的文人今釋評價他的蓮花圖說:“葉葉如在八面風中,百折不回,具有千鈞力勢;花即宴然不用力勢,如屋里人不知屋外事。”
荷葉是再柔弱不過的,但處八面風卻百折不回,有千鈞力勢,而花對此危局似渾然不覺,如處世外。這哪里是畫荷花,是畫家自畫其心。
徐青藤有一幅《薔薇芭蕉梅花圖》,他在畫上題詩:“芭蕉雪中盡,那得配梅花。吾取青和白,霜毫染素麻。”生活中的虛構,畫面上的不配,畫家不是不明白,但還要這樣作畫,為的是表達青白二字,為的是表現青白圣潔的人格品行。他愛畫葡萄,畫面上果實晶瑩如珠,老藤蒼勁盤曲,自題詩:“筆底明珠何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這是對自己身世的寫照和深重的嘆惜。
滿腹文韜武略,卻沒有機會用世,徐青藤只能把滿腔豪氣極品文才付諸筆端,他有一闋《鳳凰臺上憶吹簫》的詞,自唱其筆:
夢里生花,書邊飛巷,長須果是通神。作伴云誰,都來席上儒珍。蟾蜍玉滴,鴝鵒金睛,兼收松麝溪藤。并付將,雄豪管領,一掃千軍。
記得甘泉曾載取,正逢校獵,作賦凌云。小可雕蟲,馮他帶草連真。而今幸蘸龍池水,運宸章,畫鐵勾銀。笑昌黎,為譜中山,卻首贏秦。
一支通神生花之筆,不能治國安邦普濟眾生,只能用于寫詩作畫一類的雕蟲小技,雖然有些悲哀,但青藤老人卻有筆下鳥蟲花草一統千軍的雄豪之氣,只要有龍池墨水一蘸,他“畫鐵勾銀”,甚至不把新奇為文、不避險怪的韓愈放在眼里。
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說青藤先生的詩書畫全是表達他對生活的認識,有感而發,“將胸中英雄失路之悲、托足無門之憤,以及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等可驚可愕之狀,皆寓諸詩文,所作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破土。似寡婦之夜泣,若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則平疇千里,傾瀉無阻;偶爾幽峭,則鬼語秋墳,凄慘悲涼”。其畫更加“潑辣豪放,蕩人心魄”,這就是個性魅力。這段話的大部分內容,出自與青藤同朝稍晚四十多年的袁宏道的《徐文長傳》(文長是徐渭的字)。
上一篇:雁丘禮贊萬古情——讀元好問詞
下一篇:高人之悲劉伯溫——讀劉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