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劉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 ① ,誦李易安《永遇樂》 ② ,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 ③ ,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注釋】
①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②李易安:即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著名女詞人。③緗帙:淺黃色書套。“緗帙”句寫李清照逃亡時丟失珍貴書籍。
【譯文】
雨過天晴碧玉般的明月升起,青黛色的云層向遠處越飄越淡,一年的春事究竟是誰在作主?宮廷林苑內透出早春的輕寒,而西湖長堤已暖得讓人困倦,誰知今昔變化竟這樣懸殊。那時香塵彌漫遮暗了道路,華燈明燦照得夜幕如白晝,但我卻懶在家中不愿出去。誰知道今年燈夜竟禁絕煙火,滿城愁云慘淡一片凄風苦雨。
回想舊日宣和盛世,乃至以后南渡臨安,那元宵的美景仍依然如故。可我卻漂泊流離,珍貴書籍全丟失,元宵之夜風吹得鬢發蓬亂,只能偷偷填寫苦詞愁曲。如今流落江南已無路可走,鄜州今夜閨中人獨看明月,這種苦痛又能向誰傾吐?空自對著殘燈不能入眠,聽滿村響起咚咚社鼓。
【評點】
本篇為元夕重訪淪陷后的臨安感懷傷國之作。詞按李清照《永遇樂》原詞的聲律填寫。上片寫詞人重訪臨安,追昔撫今,借景色的變化,抒寫傷國之痛。下片借描寫李清照在北宋覆亡時的遭際喻作者在南宋淪亡后的憔悴和悲苦,以寫出忘國哀音。全詞景情交融,深婉凄切。
上一篇:戴復古《江陰浮遠堂》表達什么?《江陰浮遠堂》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宋祁《木蘭花》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