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1272-1330)元代詩人??。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今屬江西)人??。
王氏能遠樓
游莫羨天池鵬,歸莫間遼東鶴。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
請君得酒勿少留,為我痛酌
王家能遠之高樓。醉捧勾吳匣中劍,
斫斷千秋萬古愁。滄溟朝旭射燕甸,
桑枝正搭虛窗面。昆侖池上碧桃花,
舞盡東風千萬片。千萬片,落誰家?
愿傾海水溢流霞。寄謝尊前望鄉客,
底須惆悵惜天涯。
此詩本事已不可考,從詩意上看,大約是詩人與友人高樓暢飲,酒后創作的。寫意而不寫事,是本詩重要特點。把詩人平生豪情,人間樂趣,一氣揮寫出來。結構營造上頗見匠心:全詩十六句,每四句為一意,一意一韻,平仄交錯,蟬聯而下,一氣呵成,總體上給人以精心構思、精于安排的整體感和寓巧于拙、錯落有致的和諧感。開篇第一意,落筆恍從天外來。天池鵬,乃南海大鵬鳥,語出《莊子·逍遙游》,據說它能擊水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遼東鶴,指遼東人丁令威,傳說他學仙得道,千年始歸。二鳥所為,皆神仙舉動,非常人所能為。所以詩人說,不必羨慕它們,人生萬事都須自作自為,那么每往前邁出哪怕只有半步,即可見出江山寥廓,風光無限。“跬步江山即寥廓”,強調的是胸懷和志趣,是精神的自為,而并不是實際生活中的所獲所得。反過來,如果汲汲于功名利祿,拘泥于瑣碎小事,即便是跨步江山,漫游江海,也終將感薊拘謹和局促。“游”、“歸”云云,互文見意。以六言句起篇,兔起鶻落,不同凡響,給人以突兀、雄奇之感,一下子揭起全詩。第二層乃收筆眼前,寫痛飲王氏能遠樓。勾吳匣中劍,指吳地制造的利劍。古以吳劍最為著名,李賀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南園(其五)》)著名詩句。這里的“勾”置“吳”前,是發聲詞,無實際意義,這在歌行體中經常見到。以有形之劍斷無形之愁,出語新奇,使詩人消愁的強烈愿望、動作具象化、形象化,鮮明突現出來;“醉捧”二字尤妙,既點出詩人“得酒勿少留”、能遠樓“痛酌”的形象,又維妙維肖刻畫出詩人捐棄世俗、孤高傲世的品格。此二句實從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句意脫化而來。不過,李詩“抽刀”與“消愁”之間,只有暗示、暗喻關系,從人們的聯想功能當中獲得象征意義,而且其結果是“消愁愁更愁”,徒宥無可奈何之嘆;范詩則將二意糅為一體,直截了當,語氣上斬釘截鐵,要“斫斷千秋萬古愁”,立意較為積極。所以,這里用語用意上均有創新,見出詩人擅長點化古詩的功夫。第三層與第四層意思緊密相聯,先將詩意蕩漾開去,轉而寫景,最后結入抒情。“滄溟”句,謂大海上朝陽升起,光照大地;“桑枝”句寫陽光普照,窗欞為之生輝,此句還暗用日出扶桑的神話傳說,寫實景,已藏虛筆。“昆侖”二句,則直寫虛幻、懸想之景,景象由實轉虛。昆侖池傳說是西王母的居所,池上種有碧桃,三千年開花,蘭千年結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詩人這里的意思是:昆侖池上的碧桃,花開花落,舞盡東風,千年來萬年去,可是那千千萬萬片桃花,究竟有哪一片落到了人間尋常百姓之家?有誰可以沾其仙氣長生不老呢?此意乃與開篇“游莫羨天池鵬,歸莫問遼東鶴”二句相呼應,仍歸為“人生萬事須自為”上來。所以詩人大呼“愿傾海水溢流霞”!流霞是神話傳說中的仙酒,這里代指美酒。什么天池鵬、遼東鶴,什么西王母、碧桃花,一切都是那么虛無飄渺不可指望,只求樽前常有酒,但愿長醉不愿醒。惟其如此,詩人才希望把那滔滔海水都化作美酒,才能痛飲痛醉,喝個盡興。結句即以此意寄語思鄉的朋友,何必鄉愁百結、惆悵無涯呢?
上一篇:范梈《掘冢歌》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陳孚《金山寺》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