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面
[定義] 李晉霞、劉云在《修辭上的點面格》(《修辭學習》1998年第4期)中提出“點面格”,認為修辭上的所謂“點面”格就是通過一定的“格標”,把“點”和“面”并列使用,使“點”、“面”在不能共現的情況下共現。這里的“點”在語義內涵上從屬于“面”,這里的“面”在語言形式上通常有“一切”、“全體”等表全稱的定語加以限定。在語言形式上,“點”和“面”界限分明;在語義內容上,“點”從屬于“面”。在語義重點上,點面格有時側重于“點”,強調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時側重于“面”,強調其整體性。點面格常見于政論文體中。
[例釋]
例1: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的中國人民,必能勝利地驅逐美國侵略者,收復臺灣和一切屬于中國的領土。(《周恩來外交文集》,第19頁)
例2:我們的統一戰線是包括資產階級及一切同意保衛祖國的人們的,是舉國一致對外的。(《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253頁)
例1中的“臺灣和一切屬于中國的領土”,“臺灣”是“點”,“一切屬于中國的領土”是“面”;例2中“資產階級”是“點”,“一切同意保衛祖國的人們”是“面”。上述各例中的“點”是說話人關注的焦點或者表達的焦點,“面”則具有補說或者追加的功能。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點化」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點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