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一二四九-一三九三)原名る,字夢驥,后更名因,字夢吉,號樵庵,又號雷溪真隱??。河北容城縣人??。
白雁行
北風初起易水寒,北風再起吹江干??。
北風三吹白雁來,寒氣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氣三百年,一風掃地無留殘。
萬里江湖想瀟灑,佇看春水雁來還。
詩中“北風”,皆喻強悍的蒙元勢力。起句所謂“北風初起”,應當是指蒙古勢力對于中原的最初入侵,“易水”則喻指整個河北地區。金宣宗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金都南遷開封后的第二年(1215),燕京被蒙古軍隊攻占,河北大地從此飽受蹂躪。劉因作為一個河北人,家鄉的被占對于他是刻骨銘心的恥辱,雖然他本人并未經歷過亡國變故,他的一生都是在蒙古人的統治下度過的,但是對異族人殘酷的統治他始終不滿。第二句“北風再起”,是指1234年初,金王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終于滅亡,蒙古勢力從此侵入江淮地區。三、四兩句,喻指1279年南宋政權的最后失敗,使得大漠吹來的寒氣席卷了整個中華,猶如數九寒冬,朔風冰雪鋪天蓋地而來,世間的所有生靈,都難以避免災難。五、六兩句承上而來,對趙宋王朝如此的不堪一擊,如此迅速的消滅,表現出莫名的驚詫。宋朝的政權曾經持續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風掃落葉一般,對于這樣的結局,詩人實在難以接受。不過,詩人并未就此消沉,他佇立于奔騰的江河之濱,遙視一望無際的滔滔河水,浮想聯翩:人事滄桑,江山依舊,無需悲傷,放眼未來,春天終將回還。
本詩事實上是一首挽歌,寄寓著對亡宋的至深懷念,然而全詩毫無凄惋愁悶的悲切,相反卻給人以蕩氣回腸的豪邁。這種感覺之所以會產生,首先是因為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詩人用蕭瑟凄厲的北風比喻蒙古勢力,以江河高山比擬消亡的金國和宋朝的疆界,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風卷江浪的壯觀、摧枯拉朽的悲涼,慷慨激昂的情緒油然興起,卻沒有對于殘酷的恐懼畏縮。《四庫總目提要》說劉因的詩“風格高邁,比興深微”,確實不是謬加稱許,本詩就是絕好的例證。
上一篇:劉因《山家》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傅若金《悼亡四首》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