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
摸魚兒 同遺山賦雁丘
悵年年、雁飛汾水,秋風依舊蘭渚??。
網(wǎng)羅驚破雙棲夢,孤影亂翻波素??。
還碎羽,算古往今來,只有相思苦??。
朝朝暮暮。想塞北風沙,江南煙月,爭忍自來去。
埋恨處,依約并門舊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說與,還卻怕、有情多被無情誤。一杯會舉。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
楊果的這首《摸魚兒》同遺山原唱一樣,借詠雁以謳歌人世間“生死相許”的真摯愛情。詞作雖通篇敘寫人情,卻句句不離雁事。開篇先從雙雁重尋舊地寫起:“悵年年、雁飛汾水,秋風依舊蘭渚。”“汾水”,在今山西境內(nèi),其河邊是當年“雁丘”故事發(fā)生的地方。“蘭渚”,長著蘭草的水中小洲。詞中以“年年”和“依舊”來描寫雙雁的飛臨,強調(diào)它們的相依相伴已非一朝一夕,以此暗示這是一對歷久不渝的忠誠“戀人”。
詞首以“悵”為領(lǐng),不經(jīng)意中已將詞人深深的感喟注入了字里行間。接下來詞鋒陡轉(zhuǎn),一組雙雁突遭不幸的鏡頭被推到了眼前:“網(wǎng)羅驚破雙棲夢,孤影亂翻波素。還碎羽”。“波素”,白浪。“碎羽”,此處指鳥落地而死。厄運的突然降臨,使雙雁白頭偕老的誓愿成了一場無法實現(xiàn)的夢幻。幸存的孤雁狂亂地飛旋著不肯離去,攪得河面上白浪翻卷,最終“竟自投于地而死”,留下了一片片破碎的羽毛。短短三句,將孤雁極度悲傷而以死相殉的情景表現(xiàn)得真切可感,令人難以為懷。是什么力量促使孤雁殉情而死呢?原來是“古往今來”最讓人痛苦的、“朝朝暮暮”所不能割舍的“相思”之情。詞人設(shè)想孤雁的心境:“想塞北風沙,江南煙月,爭忍自來去。”寒來暑往,天南海北,這一對伴侶形影不離,相親相愛,而如今中道喪偶,剩下這只身孤影,如何能忍心獨自去求生呢?在這里詞人完全將孤雁擬人化了,他用人類最真摯的愛情去理解它的行為。動物的雌雄相依更多的是出于一種生物本能,而愛情則是一種人類社會特有的情感。顯然,詞人對雙雁“愛情”的描寫,實際上寄寓的是人類自身美好的愛情理想,是詞人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和贊頌。
上片寄情于事,下片則即景寫情。“埋恨處”換頭,轉(zhuǎn)寫埋葬雙雁的“雁丘”景色:“依約并門舊路。一丘寂寞寒雨。”“埋恨處”即埋葬含恨而死的大雁之地。由于“恨”是一種抽象的情感,這就使我們又可將之理解成人們?yōu)殡p雁的愛情被扼殺而產(chǎn)生的憾恨,實際上下文正是循此而寫的。“依約”,猶言隱約。“并門”,即并州城。“依約”二句所描繪的煙水迷離、凄寒寂寞的圖景,應當說正是所“埋”之“恨”的外現(xiàn)。由此景出發(fā),詞人接下來開始直抒其情,集中渲染這“世間”愛情的千古憾恨。二句寫詞人對這種真情難以被社會所理解和容忍的憂懼。這里的“無情”者顯然指的是世俗社會中阻撓和摧殘青年自由愛情的傳統(tǒng)勢力。相依相伴的“雙雁”死在了獵人的手里,而人間又有多少相親相愛的戀人為冷酷的社會拆散,甚至逼死!詞人為雙雁遭遇發(fā)出的悲慨正是基于這不合理的現(xiàn)實。詞人無以平抑心中巨大的感動與悲憤,于是想到“一杯會舉”。“會舉”,即當舉。詞人為這世間被毀滅的愛情、被摧殘的美麗而舉杯,而歌唱,而哭泣:“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
上一篇:《錢霖·臺城路次邵復孺韻》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劉秉忠·鷓鴣天·南鄉(xiāng)子》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