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作者自注】
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題解】
“沁園春”,詞牌名,相傳源于東漢外戚大將軍竇憲強奪沁水公主園林事。此牌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雙調,114字,平聲韻。此篇題名“長沙”,表示內容為“長沙生活”。毛澤東自1911年春天考入設于長沙城內的湘鄉駐省中學,便與這座歷史名城結下不解之緣。參加湖南新軍,入省立一中,復入第一師范,毛澤東在長沙度過了7年多修學儲能的學生時代,此后又在這座城里開始了他早期的社會活動(做教師,組織新民學會,編輯《湘江評論》,創辦文化書社,領導驅張運動,組織共產主義小組,參與中國共產黨的組建……)。至創作此詞時,14年過去,毛澤東的思想巨變與人生巨變都是在長沙城完成的。故詠長沙,即詠毛澤東初期之人生詩史也。
【注釋】
[湘江]即湘水,源出廣西海洋山,流經長沙,北入洞庭湖而通于長江。全長817公里。
[橘子洲]又名水陸(鷺)洲,俗名下洲。土多美橘,故稱橘子洲。位于長沙西郊湘江中。
[萬類]自然界眾生。隋王通《中說》:“百物生焉,萬類形焉。”
[寥廓]廣闊的蒼穹。屈原《遠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百侶]眾多同伴。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于是相與結侶,攜手俱游。”
[崢嶸]原指山勢高峻,比喻不同尋常。宋秦觀《阮郎歸》:“鄉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
[揮斥方遒]奔放強勁?!?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神氣不變。”遒,勁。
[萬戶侯]古代食邑萬戶之“侯”。侯,五等封爵之第二等。
[擊水]語出《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品評】
1924年12月,毛澤東離上海回湖南養病。1925年春節,他是在長沙板倉岳母家度過的。2月6日,他與楊開慧帶毛岸英、毛岸青回到韶山沖。在家鄉,他創建了中共韶山支部,組織了農民協會。由于有人告密,湖南省長趙恒惕于8月28日電令湘潭團防局速捕毛澤東。毛澤東于同日離開韶山,來到長沙。就在趙恒惕眼皮底下,他向中共湖南省委匯報韶山工作情況。同時,他重游橘子洲,寫下《沁園春·長沙》一詞,9月,即抵達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去了。
細述毛澤東行蹤,是為了更貼切地領會本篇詞意。上闋偏重寫景,景中寓情;下闋偏重言情,情中有景。因而,詩人寫何景,抒何情,應是讀者觸意所在。
“獨立”以下三句,依次點明時令、景物、空間;而在三者的焦點上,站立著詩人??。“江”與“洲”,皆在“長沙”,故謂開篇映題。需提醒讀者的是,時非“寒秋”,為什么詩人偏要寫成“寒秋”?解釋或只有一條:“寒”者,心情也!
由于在1925年1月份的中共四大上毛澤東未能繼續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局委員,而8月份又遭當局緝拿,內外皆不順,心何不“寒”!由于心中的寒意太濃,所以目中諸景皆過早地呈現出晚(寒)秋氣象。“看萬山”以下七句,與“獨立”的、靜態的詩人形成對照,盡現立體的、動態的長沙山水大觀。“萬類”之共勢,乃“競自由”耳!詩人嫌“寒秋”寒意不足,再加“霜天”覆蓋,即便在此寒氛之下,大自然之“萬類”仍然是山紅、林染、江碧、舸流、魚翔、鷹擊。一切皆動,一切皆爭。無怪詩人也要高問一聲:“誰主沉???”問而不答,自信已在不言中。
詞的下闋,轉入往事追懷。“攜來”二句,一個“曾”字,一個“憶”字,將往事拉近。“百侶”與“獨立”相對照,復將思念投射于一個群體。“恰同學”以下七句,都呼應“百侶”二字展開。“同學少年”,或偏自然年齡;“書生意氣”,已觸及文化精神;“指點江山”,言其使命意識;“糞土”、“萬戶侯”,贊其大丈夫胸懷。寫到這兒,詩人在靈魂上已不再寒冷,亦不再孤獨。收尾三句,跳出政治色彩極強的情感渲染,意外地落筆于“擊水”,看似“閑筆”,卻從側面顯現了詩人的弄潮氣度。
“夏”寫“秋”景,置換時令,以心中景,染眼前景,景從心出,此詩人“主沉浮”精神之觀照否?
上一篇: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清平樂·會昌》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