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
[定義] 對犯忌諱或不便直接說出的事物,借用其他的話語加以回避掩蓋或裝飾美化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諱飾。
[例釋] 根據避諱的方式,可分為兩類:
(1)委婉模糊型。用表意模糊的詞語來代替不便直接說出的事或物。
例1:今天我肚子疼得厲害,原來是來“那個”了。
例2:自從上次小兩口吵架后,他們已經好久沒“那個”了。
例3:在農村,很多人家老人還沒死,就早早地把那件東西準備好了。
例1中“那個”指的是女人每個月的生理現象——月經;例2中的“那個”則指夫妻之間的性事;例3中“那件東西”則是對“棺材”的委婉表達。月經、性事都是十分私密的事情,因此不便將其直接說出來;“棺材”與死亡緊密相關,也不宜直說。
(2)別語替代型。用其他的詞語來代替諱言的事物。
例4:“祥林嫂怎么了?”我趕緊問。“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魯迅《祝?!?
例5:你等我一下,我去方便一下,馬上回來!
例6:知道妻子有喜了,小張興奮得臉都紅了。
例4中“老了”和“死了”盡管表達的是同一個語義,但一個是間接表達,一個是直接表達,兩者所蘊含的審美及文化意義是不同的。被魯四老爺稱作“謬種”的祥林嫂在舊歷年底的最后一天寂寞地死去了,她的死在魯四老爺等人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是很晦氣的事,唯恐避之而不及,因此當“我”問“祥林嫂怎么了”時,魯四老爺家的短工謹慎地選擇了避諱性話語“老了”來回答;而“我”則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祥林嫂的遭遇充滿了深深的同情,她的死對“我”來說無異于晴空里一個霹靂,于是慌忙中反問“死了”。“老了”和“死了”雖然語義相同卻表現了人們對待祥林嫂的截然不同的態度。例5中“方便”是上廁所的別稱;例6用“有喜”這個帶有濃厚喜悅色彩的詞語來代替“懷孕”這一不含感情色彩的中性詞,很好地表達了小張那種難以言傳的高興心情。
[辨析1] 避諱與避實。見“避實”條。
[辨析2] 避諱與含蓄。見“含蓄”條。
[辨析3] 避諱與回避。見“回避”條。
[辨析4] 避諱與譎辭。見“譎辭”條。
[辨析5] 避諱與曲指。見“曲指”條。
[辨析6] 避諱與婉曲。見“婉曲”條。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比喻」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避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