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若金(元)(1304-1343)??。與礪??。江西新余人
登岳
萬壑千峰次第開,祝融最上氣崔嵬??。
九江水盡荊揚去,百粵山連翼軫來。
入樹恐侵玄帝宅,牽蘿思上赤靈臺。
明年更擬尋春興,應及瀟湘雁北回。
頷聯(lián)寫登高后的遠眺。“九江”指湖南境內(nèi)的沅、漸、元、辰、溆、酉、澧、資、湘九水,它們流入洞庭后匯于長江,奔騰于古代九州的荊、揚地面,這里是說南岳橫空出世,從山上可一直望見九江的盡頭。“百粵”本為兩粵、湘南、閩、浙南等南方越族聚居地區(qū)的統(tǒng)稱,后常特指五嶺。南岳位于古荊州的南緣,正臨翼星、軫星分野的界中,所謂“宿當翼軫,度應璣衡,故曰衡山”(《寰宇記》),這里是說它上聳星漢,以致于同南方五嶺遙遙連成一片。兩句極力鋪揚了祝融峰的“氣崔嵬”。這種張大形勢的寫法,是元人摹唐的常用手段。而聯(lián)中的“去”、“來”二字,恰與作者使行的方向相反,又隱隱可見詩人在顧后瞻前時的蒼茫心緒。
頸聯(lián)由遠及近,由大局轉(zhuǎn)入細部。“玄帝”指玄天上帝,為道家的神祗,衡山上頗多道教的遺跡。“赤靈臺”,是岳頂祭祀炎帝神農(nóng)及赤帝祝融的所在。“入樹”顯示山上林木的茂密,“牽蘿”極言嶺間行徑的險僻,于景物的奇麗深邃中,又表現(xiàn)出了南岳濃重的宗教色彩與特有的神秘魅力。
衡山有回雁峰,相傳北雁至此不再向南;明年陽春,群雁又結(jié)伴飛回。然而作者卻將繼續(xù)南行,次年春天,能不能回到此處趕上回雁的腳步呢?--詩人集中另有一首《回雁峰》:“江上青峰宿雨開,江頭歸使日南來。登高欲訪平安字,二月衡陽雁已回。”由此看來,他“應及瀟湘雁北回”的設(shè)想是落了空的。本詩的尾聯(lián),前句以明春的再約總結(jié)了“登岳”的情興,后句卻以“雁北回”的一筆隱點出前途的疑慮和深藏的鄉(xiāng)思,融景入情。
上一篇:傅若金《悼亡四首》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王冕《應教題梅》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