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作者自注】
蒼龍:蔣介石,不是日本人。因為當時全副精神要對付的是蔣不是日。
【題解】
詞題“六盤山”,是寫長征行經六盤山的感受。1935年9月,紅軍長征部隊翻越岷山,進入甘南地區。9月26日,蔣介石自任西北“剿匪”總司令,調集20萬大軍,“圍剿”陜甘寧根據地,并在陜甘交界的六盤山地區建立封鎖線,妄圖阻止紅軍北上。毛澤東指揮紅軍于9月27日到達甘肅通渭榜羅鎮,接著又突破會寧、靜寧、平涼、固原間的封鎖線;10月7日,紅軍進抵六盤山下的青石嘴,殲滅敵兩個騎兵連,并于當日下午勝利翻越六盤山。六盤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此山位于寧夏固原西南,山峰險峻,山路多曲,傳說從山下到山上有34個盤旋。其主峰海拔2928米。此山原有鹿,人上山,緣鹿跡行走,故名“鹿盤山”;為書寫方便,改“六盤山”。毛澤東路過此山時,心情愉快,一邊賞景,一邊與戰士談古論今,詩情奔涌,遂有是作。
【注釋】
[南飛雁]唐王維《寄荊州張丞相》有“目盡南飛雁”句。化用為“望斷”,意即久視之,直至看不見。
[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河北山海關,全長6000余公里。
[二萬]指里程。約數??。實指二萬五千里長征。
[蒼龍]亦作“倉龍”,即太歲星。古天文學者所假想之星名,舊時術士以“太歲”所在為兇方。有“作者自注”可參。
【品評】
本篇為毛澤東長征系列詩詞中最有陽光氣象的明麗之作。
上闋,“天高”二句,寫晴空景色。山高,站在山上,再向上看,天、云、雁又在其上。故此二句是寫長天煙景的。天高,云淡,境界自然開闊,心境亦如物境。“望斷”之目標,為“雁”,為“南”方。所以,必有一份關于南方的惦念。昔日,古人慣用“雁書”表示音問,此句亦含此意。“不到”二句,收回目光,轉入深思。“不到長城非好漢”,為中國俗語引入本篇,表現紅軍戰士一路奮斗目標。“屈指”一句,算長征里程,算長征犧牲,算長征勝利,盡在其中。
下闋,景情交融,以六盤山行軍場面顯示長征勝利,由此勝利,推想日后勝利,達到抒情高潮。“六盤山”二句,扣詞題,突顯山“高”;高山紅旗,突顯軍容之壯,皆暗合“長征”大舉。“今日”二句,為直接抒情。妙在用設問形式,“何時”縛龍?引發人之思慮,以抒“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之懷。
“雁”、“好漢”、“長纓”、“蒼龍”等,皆為舊典;本篇化用之,了無銜接之痕。這證明毛澤東詞藝經歷長征火與血的考驗,已臻于圓熟之境。證明之一,便是代表作《沁園春·雪》的同期推出。
上一篇:毛澤東《念奴嬌·昆侖》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沁園春·雪》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