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讀史
(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fēng)流人物?盜跖莊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題解】
詞題“讀史”,分明是一則用“詞”的藝術(shù)形式記下的讀書筆記。
毛澤東一生愛讀書,尤喜讀史。他曾通讀過《二十四史》及一些編年體、紀(jì)事本末體史書,還有不少野史筆記。進入歷史,再走出歷史,人變得聰明起來。毛澤東便是為數(shù)不多可以穿越歷史,又能保持清明智慧的讀史者。他說過:“我們這個民族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xué)生。”(《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
20世紀(jì)60年代初期,國際形勢風(fēng)云變幻。到1964年春天,中國共產(chǎn)黨所面臨的“反帝”、“反修”任務(wù)以及在國內(nèi)所推行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治國方略,都還勝負(fù)未決。毛澤東的思想,似乎處在又一次激變前夜。所以,這首《讀史》洋溢著的歷史批判,并不是思維的終點。
【注釋】
[人猿相揖別]指由猿變成人。揖別,作揖告別。
[不過幾千寒熱]依詞譜,此句當(dāng)為七字,或為“不過是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化用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句“塵世難逢開口笑”。開口笑,語出(《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瘐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彎弓月]張弓射箭。李白《塞下曲》:“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五帝三皇]通常說“三皇五帝”。一般指伏羲、燧人、神農(nóng)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
[盜跖莊]皆古代叛逆者。盜跖,春秋末年柳下屯人,或以為柳下惠弟。莊,戰(zhàn)國楚莊王后。二人皆曾率眾起義。
[陳王]陳勝。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人,與吳廣率眾起義,攻入陳(今河南淮陽)時,被擁為陳王,國號“張楚”。
【品評】
讀史有“跪讀”與“站讀”,有“正讀”與“反讀”。因人而異,不能強求。有人讀憨了,有人讀精了,有人讀成奴才,有人讀成英雄……
這首“讀史”,充滿了大勇氣、大智慧。以至我們要用一種全新的眼光才能認(rèn)識,噢,這才是讀透了中國歷史的毛澤東!
上闋,追溯由猿變?nèi)恕⑴f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由遠(yuǎn)及近,幾千年一掃而過。整個歷史充斥了廝殺與流血。顯然,這個詩人所描繪的歷史程序,并非中國“二十四史”內(nèi)容。因為,中國舊史,還沒有觸及人類進化,甚至石、銅、鐵的分期也不了然。所以這個“讀史”之“史”,大約是20世紀(jì)新史學(xué)家們重新編訂的《中國通史》或《世界通史》之類。“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是對毛澤東階級斗爭理論的注腳。
下闋,告別了歷史程序,發(fā)生了歷史慨嘆。“一篇讀罷頭飛雪”,那個“一篇”或為“二十四史”的另一表述,不然,不能讀到滿頭白發(fā)。讀到老,記下的卻很少。“斑斑點點”,“陳跡”模糊,而且騙人的東西太多。毛澤東只摘舉中國史書共識性的“神圣事”加以批駁。三皇五帝尚且可疑,三皇五帝后的“風(fēng)流人物”,又有幾個屬真?“有多少風(fēng)流人物?”問倒了歷史;與《沁園春·雪》“數(shù)風(fēng)流人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更不客氣??。“盜跖莊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這兩句,贊揚了三個人,實際上贊揚了縱貫古今所有的反抗者。
最出色的,是“歌未竟,東方白”六字收煞。這“歌”,是什么“歌”呢?詩人未言。最通順的解釋,是指詩人的詩詞歌吟,意謂:我這首“讀史”詞尚未吟哦盡興,天光已然大亮。它喻指的是,走出歷史,即走出黑暗!當(dāng)然,也可以將這“歌”與詞中已列舉、未列舉的一切反叛者的吶喊相混合,喻指戰(zhàn)歌催生的歷史變遷。
沒有人將“讀史”筆記寫成如此的“解釋”。這讓人想起毛澤東對人們的告誡:要將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回顧歷史,是應(yīng)該重新顛倒的!
上一篇:毛澤東《七律·答友人》賞析品讀
下一篇: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賞析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