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興觀群怨”所想到的
興觀群怨始稱詩,正論千秋祖仲尼。
百感衷來方自遣,纖毫道斷即相宜。
滄浪濁也偕漁父,國是凋還賦黍離。
四象說來惟一法,若無真摯寧煩詞。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道盡詩之大用。千載以來,猶堪警策。
蓋四象之中,以興為本,感興之際以真為體,故詩無真不成其致。時(shí)人賦詩,因律害真者多,矯情為致者眾,此所謂玩詩愈熟,枉道愈甚者也。
或曰:人生于世,為俗所累,固不可事事惟真,更不可句句求真,人情不憫,世故不偕使然。此實(shí)際情形,非本心所欲,實(shí)形勢必然,似此將何以自處?
答曰:縱不能全然之真,亦不能纖毫之假。康德有云:余所言并非全部真話,但必?zé)o一字假話。孔子亦有婉諷辭諱之便,此為學(xué)處世之道也。蓋不必全真,然必不能纖毫之假,此亦詩道之本歟?
聞當(dāng)今某名師曾私授門生:“人不可作假,詩固可作假。”嗟乎,枉道若此,曲學(xué)阿世,其詩家之公孫弘歟?
上一篇:點(diǎn)石成金
下一篇:由劉禹錫詩風(fēng)論及氣之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