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孤館燈青)【原文】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
【鑒賞】
這首詞一本有副題《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作于神宗熙寧七年(1074)十月由海州出發赴密州(今山東諸城)途中,時蘇軾三十九歲,由杭州通判調知密州,其弟蘇轍時在齊州(今山東濟南)。
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以議論入詞,直抒胸臆,表現政治懷抱。詞作一開頭,作者便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以及“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數句,繪聲繪色地畫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圖。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別具一番景象,但行人為了早日與弟弟聯床夜話,暢敘別情,他對于眼前一切,已無心觀賞。此時,作者“憑征鞍無語”,進入沉思,感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議論來。作者想:他們兄弟倆,“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長安,代指宋都汴京。二陸,指西晉詩人陸機、陸云兄弟,吳亡后,二陸入洛陽,以文章為當時士大夫所推重,時年只二十余歲,詞里用來比自己和弟弟蘇轍。說他們兄弟倆具有遠大抱負,要像伊尹那樣,“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孟子》中語);要像杜甫那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以實現其“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上神宗皇帝書》)的政治理想,而且,他們兄弟倆,“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對于“致君堯舜”這一偉大功業,充滿著信心和希望。眼下,他們兄弟倆在現實社會中都碰了壁。為了相互寬慰,作者將《論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家語》“優哉游哉,可以卒歲”,以及牛僧孺“休論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見在身”詩句,化入詞中,并加以改造、發揮,以自開解。整首詞,除了開頭幾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議論,成為一篇發牢騷的政治文字。
但是,這首詞發議論,也并非疏放粗豪,統觀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合為一體,詩、文、經、史融會貫通,其“自在處”,表現了東坡詞的特有風格。
上片寫景:“孤”、“青”、“野”、“殘”,點明早行時靜寂、凄清的環境與心境。“世路無窮,勞生有限”,把思緒由自然界帶向現實人生。接著,詞作由景物描寫轉入敘事。“用舍由時,行藏在我”,又把思緒由理想世界帶回現實的社會當中來。結處,“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這是作者當時的實在心境;至此,矛盾暫歸統一,作者的心情得到了暫時的寬慰。全詞脈絡清楚,上片的早行圖與下片的議論貫穿一氣,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蘇軾是一位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天才詩人,他寫文章,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他作詞,“橫放杰出”,同樣是“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但是,如果把蘇詞看作是“曲子中縛不住”的“長短不葺之詩”,卻也未必盡然,比如這首《沁園春》詞,不僅寫景、抒情、議論三者合為一體,而且在表現手法上,鋪張排比,勾勒提掇,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善于駕馭詞調,善于將詩、文、經、史譜入歌詞的本領。
這一詞調,上片十一個四言句,下片八個四言句,多處用對仗,句法比較工整,而且,在許多整齊的句子之間,還穿插了幾個長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長短相間,參差錯落。這個詞調適合于以賦體入詞,但又最忌板滯,它不同于短篇令詞,也不同于一般長調,是個較難駕馭的詞調。兩宋詞人當中,辛棄疾填了九首,劉克莊填了二十五首,陳人杰填了三十一首,這算是較為罕見的。許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彥、姜夔、史達祖、張炎等,都不見填制。但是,此調格局開張,掌握得好,卻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勢,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蘇軾這首《沁園春》詞,上片寫景,一下子羅列了七個四言句。前三個四言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句式相同,三腳并立。后四個四言句,“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組成“扇面對”,由“漸”字構成領頭格,貫穿到底。七個四言句組織綿密,構成了一幅整體的畫面。緊接著,“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仍用四言對句,“征鞍無語,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這十一個整齊的四言句,除了靠“漸”、“憑”兩個領格字提攜,還由兩個長短句“似此區區長鮮歡”及“微吟罷”,在當中輾轉運氣。于是,十一個四言句,就不至于像是拆開來的七寶樓臺,不成片段。下片八個四言句略有變化。前四個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對”,其中,“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自成對仗,“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二句不對。其余與上片大致相同。這段議論,先由換頭“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兩個長短句敘事,承接上結所提“往事”,然后鋪排議論。領格字“有”,從字面上看,僅管領“筆頭”“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個四言句,詞意還是相貫通的,六個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閑處看”,還是具有一定氣勢的。最后,由一個三言短句“身長健”停頓蓄勢,“但”字提攜、轉折,帶上兩個四言句“優游卒歲,且斗尊前”,為全詞作結。
總之,《沁園春》詞是蘇軾以詩人句法入詞的嘗試,已稍露東坡本色。但這首詞在藝術上仍有某些不足之處,如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詞作比較,就覺得《沁園春》以抽象的說理議論代替具體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動人之作,具有那么大的感人力量。比如“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相近,但前者總不及后者那樣有意境,那樣耐人尋味。
字數:2256
作者:夏承燾,施議對
上一篇:蘇東坡《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鄉間幽居生活自我寫照詞
下一篇:蘇東坡《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反映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