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古詩全文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煙。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
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
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云士。
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古詩賞析
偉大詩人杜甫有多首題畫詩,如畫鷹、畫鶻、畫山水,畫雙松等,李白也有題山水粉圖、瀑布圖、山海圖的,但以這一首七言古詩最為出色。粉圖,粉壁上的畫圖,今稱為壁畫。
詩共三十句,全用賦體,發揮想象,展開鋪陳的手段,驅山走海,令人有真似畫,畫似真,真假莫辨的味道。
詩一開頭推出兩座山景,一為峨眉,在四川;一為羅浮,在廣東,然后三四兩句才揭開真相,這不是大自然的存在,而是趙炎少府在粉壁上的山水畫圖,是“名工繹思揮彩筆”的結果。名工,有名的畫工,此處指趙炎少府。繹(yi益)思,構思。繹,剝繭抽絲。也即發揮藝術聯想,構成具體生動的畫面。這種開頭,起勢突兀,不同凡響。
接著十八句,作者更加馳騁想象,對趙炎山水圖的內容進行概括和發揮,赤城(赤城山在浙江天臺縣北)霞氣,蒼梧(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南)云煙,三江(長江下游的支流)七澤(相傳楚有七澤。澤為湖沼),洞庭瀟湘;東崖的輕霧,西峰的流泉,蹙水(水流受阻不暢)的橫石,芊綿的雜樹;還有遠處的征帆,何時才能找到海外仙山(三山為蓬菜、方丈、瀛洲,相傳在東海中)?長松下的羽客(仙人)隱幾寂聽,沉默不語等等,這固然說明山水圖規模的宏大,內容的豐富,但如果沒有極高的鑒賞力,和奇妙的聯想力,是很難如此全面的體會畫中的意境的,甚至可以這樣說,有的地方可能超出了畫家原來的意圖,加入了詩人自己寫作山水詩和游歷名山大川的體驗,因而顯得更加生動感人了。
“南昌仙人趙夫子”以下四句是第三段,對畫家趙炎本人進行了歌頌,認為雖然他正當妙年,卻是高雅的青云之士,能在擔任縣尉處理公事之余,與賓客傾談,杳然如同在畫圖丹青的仙人一樣。南昌仙,指的是西漢的梅福,曾任南昌縣尉,后棄官歸壽春,在王莽篡政時,他辭別妻子成仙而去。此處比擬趙炎,因為他當時任當涂縣尉(少府是縣尉的別稱),又有高雅的情趣(即仙氣),有某種相似之處。關于趙炎的情況,我們知之其少,現李白集中,還有《寄當涂趙少府炎》《送當涂趙少府赴長蘆》兩詩,其中后者有“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之句,看來詩人對他的風采是很傾慕的,兩人的關系亦很親密。又有《春于姑熟亭送趙四流炎方序》一文,其中的趙四,今人以為也指趙炎。姑熟,是當涂縣晉朝的舊名。如不錯,那趙炎排行第四,后來因“疾惡抵法”被流放于炎方(即南方),他家里還有高堂老母。
結尾四句為第四段,詩人抒發自己的情懷。他說粉圖雖好,比起真山真水到底不值得珍重,因為只有真山真水才可以隱居,怡養吾身。如果象古人那樣,建功立業才回去,那桃花源的桃花也要笑我了。意為現在雖然功業仍未成,還是立即歸隱的好,不然就晚了。武陵桃花,見于人們熟知的陶潛名篇《桃花源記》,說捕魚的武陵人沿一條小溪前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意為及早歸隱,入桃花源,就可以避開戰亂。這是詩人看完了趙炎山水粉圖后所產生的感觸,說明他已進一步萌發了歸隱的念頭。
安史亂中,李白曾隱居于廬山屏風疊,但詩中雖有預感,并無動亂的具體跡象,因此它可能作于天寶十三、十四載左右。趙炎流炎方,是此詩之后的事。宋詩論家嚴羽評論此詩,曾說:“通篇皆賦題目,只此是達胸情。始知作詩貴本色,不貴著色。”《唐宋詩醇》說:“寫畫似真,亦遂驅山走海,奔輳腕下。‘杳然如在丹青里’,文以真為畫,各有奇趣。康樂(謝靈運)之模山范水,從此另開生面。”這些精彩的話,可供讀者欣賞本詩參考。
上一篇:《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橫江詞六首》借景寫情,寓情于景的政治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