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選一)①
水光瀲滟晴方好②,山色空蒙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釋】
①湖:指杭州西湖。原作共兩首,這是第二首。
②瀲(lian)滟(yan):水光閃動貌。方:正好。
③空蒙:雨霧迷茫貌。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末年越國有名的美女。
【評析】
此詩是熙寧六年(1073)正月,蘇軾與杭州太守陳襄同游西湖時所作。據王文誥《蘇詩總案》卷九載,“熙寧六年癸丑……正月二十一日,病后,陳襄約往城外尋春。有餉官法酒(按官府法定規格釀造的酒)者;約陳襄移廚湖上。初晴復雨,山色空蒙,并記以詩。”記述較為詳細。又據同題第一首中“朝曦迎客宴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句,可知這一天是朝晴暮雨,作者在湖上宴游終日,既為美酒所醉,也被這西湖美景深深地陶醉了。
這首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西湖的水光山色,來表現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到西湖,風和日麗,湖面上碧波蕩漾,萬點波光,晴日的西湖是如此風光明媚,景色宜人;而當蒙蒙細雨飄落下來時,湖上煙波浩渺,有如輕紗籠罩,遠山群峰在雨霧中朦朦朧朧,若隱若現,又別有一番迷人的情韻。這兩句一句寫晴,一句寫雨,晴則“方好”,雨則“亦奇”。在詩人的眼中,無論什么時候,西湖都永遠是那么美麗、那么奇妙多姿、恰到好處,讓人不能不為之傾倒,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贊嘆。這兩句詩不假辭藻、不事雕琢,用清新的語言,描繪出令人心曠神怡的西湖勝景,表現了作者對西湖景色的獨到領略和深情贊美,在古往今來描寫西湖的詩句中,確實獨具特色。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詩評》中說:“多少西湖詩被二語掃盡,何處著一毫脂粉顏色!”便是指的這一點。
接下來,作者沒有對西湖景色作進一步的描寫,而是遺貌取神,用一個絕妙的比喻,寫出了對西湖之美的獨特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蘇軾看來,西湖之美,正如西施。像西施那樣傾國傾城的美女,無論是濃施粉黛,還是淡掃蛾眉,甚至只是粗服亂頭,都顯得楚楚動人,綽約多姿;而西湖無論在風和日麗的晴天,還是在山色空蒙的雨天,也總是那么嫵媚可愛,顯示出她無盡的美的魅力,這不是和西子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嗎?更重要的是,西湖和西子都具有天然美的資質,所以能變化出無限豐富、無限生動的外在的形態美;她們的無施不美,正是由她們內在的美的本質決定的。在這一點上,她們更是驚人地相同!作者在這個比喻中,準確地抓住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對西湖之美作了最生動而又最深刻、最新鮮而又最貼切的描寫,從而使這兩句詩成為歌詠西湖的千秋絕唱。
作者是怎樣產生這種聯想的呢?這個比喻,是作者妙手偶得的神來之筆,還是出于千錘百煉的精心構思呢?有人說,西湖和西子,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又同在越地、同屬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這可能是作者產生聯想的因子;也有人說:作者由“水光瀲滟”想到婦女濃艷的打扮,又由“山色空蒙”想到淡雅的妝束,因而由“晴方好”、“雨亦奇”的西湖,想到了“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凡此種種,說法不一,我們今天已經不可能得到確切的答案了。但有一點我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在杭州生活的幾年里,對西湖產生了深深的感情,西湖的美景不止一次地打動了他的心,給了他巨大的精神上的慰藉和美的享受。他熱愛西湖,熟悉這里的山山水水,在目接神遇、靜觀默察之間,他對西湖之美有了獨特的發現和深刻的理解,所以當發為歌詩、訴諸文字之時,他才能準確地把握景物的形象特征、揭示其內在的精神特質,他才能神思獨運、想象出這樣空靈貼切的絕妙的比喻。假如沒有長期的生活觀察和感情體驗作基礎,他是不可能在即興揮毫之際,這樣完美、這樣傳神地概括西湖之美,寫下如此出神入化的文字的。
王文誥曾指出:“公凡西湖詩,皆加意出色,變盡方法,然皆在《錢塘集》中。”(《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后簡稱《蘇詩編注集成》,卷九)我們今天翻閱蘇軾的山水詩,也確實可以發現,他在通判杭州期間寫的西湖詩,突出地顯示了他非凡的藝術才華。而在他的西湖諸作中,《飲湖上初晴后雨》(之二)又是十分杰出的一篇。千百年來,吟詠西湖的詩詞不可勝數,但卻沒有哪一首能夠超過東坡此詩。宋人陳善說:“東坡酷愛西湖,嘗作詩云‘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識者謂此兩句,已道盡西湖好處……要識西子,但看西湖;要識西湖,但看此詩。”(《東坡詩話錄》卷上引《捫虱新語》)宋人武衍在《正月二日泛舟湖上》一詩中說:“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清人王文誥更認為“此是名篇,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蘇詩編注集成》卷九)對這首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今天看來,這些都并不是溢美之辭。
蘇軾自己寫成此詩之后,對其中的“西湖——西子”之比也非常喜愛,在以后的詩作中經常引用。如“西湖真西子,煙樹點眉目”(《次韻劉景文登介亭》),“只有西湖似西子,故應宛轉為君容”(《次韻答馬忠玉》)等。近人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說:“后二句遂成為西湖定評”,果然,如今“西子湖”竟成為西湖的別名,永遠地流傳人間了。
上一篇: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蘇軾《于潛女》描繪勞動婦女形象表達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