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沖儒墨陣堂堂,書入顏楊鴻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黃庭堅
元祐三年(1088),庭堅在史局任著作佐郎。春天,蘇軾知貢舉(主管考試),庭堅做他的屬官。蘇軾這年曾在酺池寺壁畫了小山枯木,庭堅作《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詩,蘇軾又作枯木,庭堅題了這首詩。
任淵注:“第一句元作‘文章日月與爭光’,后改焉。”為什么改?可能是因為“文章日月與爭光”指蘇軾是大作家,與《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之二“海內文章非畫師”指蘇軾是大作家,意思有些重復,所以改了。開頭說:“折沖儒墨陣堂堂”,折沖,本義是折壞敵方的戰車,即打退敵人的進攻,這里是斟酌調停的意思。說蘇軾用堂堂之陣來平息儒墨之爭,學術不偏激,能得其平。“書入顏楊鴻雁行”,蘇軾的書法可跟唐朝顏真卿和后周的楊凝式相比。《晉書·王羲之傳》:“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書猶當雁行也。”雁飛成行,指并列。這里不是說蘇軾的書法像顏真卿、楊凝式,而是說他和顏楊兩家一樣是當時第一流的書法家。
后兩句說,“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任淵注:“此兩句元作‘筆端放浪有江海,臨深枯木飽風霜。’”為什么改?因為他的《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之一說:“白發千丈濯滄浪。”“濯滄浪”跟“有江海”意思相近,所以改了。《世說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這里指蘇軾胸中原來有一種高尚的境界,所以畫出老樹蟠曲,迎接風霜。這里有以畫喻人的意思。老樹經過多年風霜的打擊,造成蟠曲,正與蘇軾歷經政敵攻擊而其節愈勁相似。這幅枯木,是他胸中的郁結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輩不同,所以落筆作畫,自有“老木蟠風霜”之態。至于稱贊書法,當是畫上有題字的緣故。這首詩的構思特點是,不光寫“老木蟠風霜”,還寫出了蘇軾的為人,寫出了他的“折沖儒墨”,寫出了他的“胸中丘壑”。
上一篇:黃庭堅《題竹石牧牛并引》古詩鑒賞
下一篇:蘇 軾《題西林壁》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