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990~1078),字子野,祖籍烏程(今浙江湖州)。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進士,先后做過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晚年隱居山林。他早期的小令與晏殊齊名,后來的慢詞與柳永并稱。作品主要抒寫當時士大夫的迷醉生活和男女愛情,另外也觸及一些都市生活,格調清麗,蓄意深沉。他曾有三句寫花月影的佳句,所以又叫“張三影”,有《張子野詞》。
菩薩蠻
【原文】
憶郎還上層樓曲。樓前芳草年年綠。綠似去時袍?;仡^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顏色非長久。惜恐鏡中春 ① 。不如花草新。
【注釋】
①鏡中春:指鏡中女子的容顏如春光般姣好。
【譯文】
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樓遠望。樓前的芳草,一年一綠,如今又是春天來到。這青翠的綠色仿佛情郎離去時所著衣袍的顏色。分別時,他不忍離去,回首凝望,衣袖隨風飄動。
一別數年,他嶄新的衣袍恐怕已經變舊了吧。新綠的顏色也已經暗淡無光吧。其實韶華易逝,就連鏡中的容顏也年年減色,不像芳草歲歲依舊。
【鑒賞】
本詞傷春思人,寫閨中幽怨,表達了年輕女子對自己愛人的思念。詞人運筆精巧、匠心獨具,字里行間都透出濃濃情思。
首句點題。這個女子懷念情郎,登樓遙望,卻哪里能看到他的影子?只是樓前的芳草,年年如此,一到春天就悄然變綠。這讓主人公不由得想起昔日離別的情景,然后又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歲月流轉,情郎走時嶄新的衣袍現在恐怕已經陳舊了。其實豈止是衣袍呢,人不也是一樣!這幾句意思連貫,如江河一瀉而下。
這首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把表示色彩的詞語運用得如串珠之線,妙筆生花。上半部分以綠色連接眼前的芳草與千里之外的親人,把兩個不同的時間段連到了一起,然后由景及情,自然地達到情景合一,醞釀出幽怨的詞境。下半部分寫顏色的對比,首先寫記憶中情郎臨行時嶄新的衣袍與現在自己幻想中已經變舊的衣袍的對比,緊接著以衣比人,最后落到逝去的青春與新春的花草之間巨大的反差上。
本詞結構嚴謹,以“芳草年年綠”開頭而以“不如花草新”收尾,是典型的前后照應,把女子的幽怨和期盼巧妙地融在一處,讓人回味無窮。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寫情真絕、妙絕,難怪王國維說張先是寫“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高手,張先也因此有了“張三中”的雅號。
上一篇:張先《青門引》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張先·天仙子》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