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江頭一帶斜陽樹①
【題解】
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重新被起用不久,朝廷以辛棄疾薦人不當為由,將他降職,之后朝廷又因諫官的彈劾撤回新令,授以“提舉沖佑觀”的空銜,命他“理作自陳”。這是他仕途上的第三次罷官,這首詞是他離開鎮江回瓢泉途中所寫。詞的上片寫他對六朝興亡的感慨,表明依然關心國家興廢;下片借景抒懷,表明面對多變的政治風雨,本想留下為國建功立業,但卻留不住,只能回歸田園過隱居生活。全詞在景物描寫中寓托著政治思想,感情曲折深沉,回味無窮。
【原文】
乙丑京口奉祠西歸②,將至仙人磯③。
江頭一帶斜陽樹④,總是六朝人住處。悠悠興廢不關心⑤,惟有沙洲雙白鷺。
仙人磯下多風雨⑥,好卸征帆留不住⑦。直須抖擻盡塵埃⑧,卻趁新涼秋水去⑨。
【注釋】
①玉樓春:詞牌名,又名“歸朝歡令”“呈纖手”“春曉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兩仄韻等變體。②奉祠:即指提舉福建沖佑觀。宋代設宮觀使、判官、都監、提舉、提點、主管等職,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等。他們只領官俸而無職事。因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故亦稱奉祠。③仙人磯(jī):地名,具體位置不詳。④江頭:江邊,江岸。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史稱六朝。⑤悠悠興廢:古往今來王朝興亡更替之事。⑥風雨:似暗喻仕宦風波。⑦征帆:指代宦海之舟。卸:卸下,放下。⑧直須:徑須。直:徑直地。抖擻(dǒu sǒu):振作;奮發。塵埃:比喻抖盡世俗官場之牽累。⑨新涼:辛棄疾此次落職還鄉正值初秋。秋水:雙關語,既指眼前江水,也兼指瓢泉家園中的“秋水堂”。
【譯文】
乙丑年,我從京口奉祠被罷職西歸,只得退居瓢泉家中,現在即將到達仙人磯。
江岸之上,一道斜陽映照在江邊樹上,那荒棄的廢墟七零八落,恐怕全都是六朝人留下的遺跡。千百年來的興盛衰亡,已不足以讓人去關心過問,只有那沙洲中的一雙白鷺,不知道它們此刻是否感到孤獨。
仙人磯下,素來都是多風又多雨,想把妥當卸掉了征帆的小船靠向岸邊,可是卻很難將它停留住,總是擔心終被風雨吹跑。看來只能徑直抖擻精神,用力甩盡全身的塵埃羈絆,要趁著剛剛涼爽起來的天氣離開這里,直奔我瓢泉家中的“秋水堂”。
上一篇:辛棄疾《玉樓春·戲賦云山》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