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
【題解】
這首詞作于淳熙五年(1178),是一篇觸物抒懷之作。當時辛棄疾從臨安前往湖北,一路之上以詞代簡,寫下此詞贈與南宋著名詞人楊濟翁和周顯先。全詞因江行所感而作,卻沒有寫景,而是將當下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巧妙結合,通過對往昔英雄人物的追憶與對今朝他們“了無陳跡”的哀嘆,表達了作者一方面渴望能如古代英雄一樣建立偉業,但另一方面又表現出倦于宦游的失意矛盾之情,轉而又借此勸慰朋友,無論升遷貶謫,個人得失都沒有必要去計較。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①,能消幾平生屐②。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③。英雄事,曹劉敵④。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⑤。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注釋】
①佳處:就是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寧愿“消幾平生屐”。②(liǎng):古代計算鞋的單位,相當于“雙”。屐(jī):用木頭做鞋底的鞋,唐以前是旅游用的鞋,在宋代以后基本上就是專門的雨鞋了。③坼(chè):裂開。④敵:匹敵。⑤旌旗:指戰旗。旌旗未卷:指戰事未休。
【譯文】
從眼前一閃而過的山川溪流,令人驚異的是全都似曾相識。依稀還記得,就像在夢中一樣將萬里江山走遍。人生無多,理應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要攜帶一根手杖就可抬腳而去,難道還能耗損幾雙木屐?可笑我一生為塵事忙碌操勞,人到四十,卻有三十九年的過失,甚至長期身為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的吳楚之地,如今卻被分裂成江南江北,不禁想起當年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若論當時的英雄,只有曹操與劉備相匹敵。只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陳年舊事,仿佛被西風吹盡,如今已沒有一絲痕跡。樓閣剛剛建成,孫權卻拋下吳國基業而匆匆離開人間,正如此時,旌旗招展壯志未酬,而我卻已滿頭白發。可嘆這人世間,不過是在悲哀與歡樂之間,循環往復相互追尋,從古至今猶是如此。
上一篇:辛棄疾《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最高樓·吾衰矣》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