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①
【題解】
本詞的主題是寫景。上片通過芳菲蘭佩、寶瑟泠泠、朱絲弦斷,抒發自己不得志與知音少的怨懟情懷;下片通過嘆息冉冉年華、水滿汀洲、湘累歌未了、石龍舞,道出難以言表的悲哀之情。全文巧妙地化用《離騷》和《佳人》的詩意,通過比興手法,自喻為香草美人,并以“石龍舞罷松風曉”結尾,表達了自己與屈原、杜甫類似的滿腹悲憤與失意情懷,無望之中盼望有朝一日能有人知曉,重新走上報國之路。
【原文】
九畹芳菲蘭佩好②。空谷無人③,自怨蛾眉巧④。寶瑟泠泠千古調⑤,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⑥。水滿汀洲⑦,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⑧,石龍舞罷松風曉。
【注釋】
①石浪:指雨巖的一塊巨石,長三十余丈,狀甚怪。作者曾自注:“石浪,庵外巨石也,長三十余丈。”篇末“石龍”亦指此石。②九畹(wǎn):泛指田畝廣大。后世為蘭花的典實。出自《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蘭佩:以蘭為配飾。語出《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③空谷: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語出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④自怨蛾眉巧:語出《離騷》:“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蛾眉:形容美人像蠶蛾觸須一樣細長而彎的眉毛,非常美麗。⑤寶瑟:瑟的美稱。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越。⑥冉冉:漸進地,慢慢地。《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⑦汀洲(tīng zhōu):水中的小洲。⑧湘累:指屈原。古時冤屈而死叫累。引據揚雄《反離騷》:“欽吊楚之湘累。”注:“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
【譯文】
廣闊的田地鮮花盛開,芳香四溢,這么多的蘭花都用來作為佩飾該有多么美好啊!可是空曠幽深的山谷空無一人,只能自己低聲埋怨,就算你娥眉再怎么嬌巧美麗,又有誰會來瞧一瞧?琴瑟清越奏出千古絕調,即便彈斷朱紅的絲弦,難遇的知音依舊少之又少。
年華悄然流逝,我自然是已經漸漸衰老。水中的小洲已被漲滿的江水覆蓋,該到哪里去尋覓芳草?一聲聲呼喚投江冤死的屈原醒來與我共歌,你一世的悲歌尚未終了,巍巍雨巖前,石龍狂舞之后,陣陣松風驟起,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上一篇:辛棄疾《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行香子·三山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