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探梅①
【題解】
神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紹熙三年(1192),辛棄疾受人排擠而落職閑居帶湖十年之久,這對于擁有雄心壯志、從年少時起就志在收復河山,金戈鐵馬踏遍塞北江南的抗敵英雄來說,長時間的困頓壓抑,壯志難展,實在是致命的折磨。然而,正值壯年的他卻只能與鷗鷺為伴,山水遣懷,不由得心灰意懶,只得從雪梅那里尋找到精神和人格的寄托,于醉酒和自然美景中求得片時的陶樂。這篇譏嘲世俗而自抒胸懷的閑居之作,令人為之一振,不禁深深感佩梅花先于眾芳綻放,冰姿玉肌,獨立不阿的秉性,可謂意蘊深遠。
【原文】
老去惜花心已懶②,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③。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④,為渠著句清新⑤。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⑥。
【注釋】
①臨江仙:詞牌名。雙調六十字,皆用平韻。本為唐代教坊曲名。②心已懶:情意已減退。③一枝先破:描繪了一枝江梅報春,帶著傲霜耐雪的神韻。玉溪:即信江。④餐秀色:秀色可餐,極贊婦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麗。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⑤渠:他(方言),此即指梅。著句:寫詞句。⑥“竹根流水帶溪云”三句:意思是因為貪賞梅花,沉醉中不覺時已向晚,月迷歸路。竹根:指竹林腳下。渾:全。
【譯文】
時光飛逝,感覺自己已經有些老邁了,有心去愛惜花,可心已懶散,不過至今我依然喜歡那環繞著江村盛開的梅花。一枝江梅,率先點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更加惹人喜愛的是,它絲毫沒有其它春花那鮮艷嬌嫩的樣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全都是傲雪耐寒的神韻。
奈何,只剩下這空寂的青山默默欣賞它那可以用來佐餐的秀色,那么就讓我為它書寫一些清新的詞句吧。清澈的泉水從竹根流過,帶走了溪水中纏綿悱惻的云彩。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渾然忘記了時間,歸來的路上,已經是月色朦朧的黃昏時分了。
上一篇:辛棄疾《臨江仙·即席和韓南澗韻》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