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①,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②!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③。怨春不語④,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⑤。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⑥?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⑦。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釋
①消:經受。
②且住:暫時留下來。
③“見說”二句:聽說芳草生長到了天邊,遮斷了春天的歸路。見說道,聽說,據說。
④怨春不語:惋惜春在無言中消失。
⑤“算只有”三句:以蛛網沾惹柳絮的無奈舉動表示自己的絕望。這里柳絮象征著飄逝的春天。
⑥“長門事”五句:據《文選·長門賦序》,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幽居長門宮,聞司馬相如善文,以千金請作《長門賦》。武帝讀后感悟,于是陳皇后再度受寵。事實上《長門賦》非司馬相如作,陳皇后也未再度受寵。這里作者只是借以抒懷。蛾眉,借指美人。
⑦玉環:楊貴妃的小名。飛燕:趙飛燕,漢成帝寵愛的皇后,失寵后廢為庶人,自殺身亡。
賞析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再經受不住幾番風雨的吹打,春天又匆匆地歸去了。開篇便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惜春之情。“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寫出惜春者的婉曲心理:因為害怕花落春去,甚至常常擔心花開得太早,何況現在已是落紅滿地的暮春了呢。“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春天啊,你暫且留下吧,難道沒有聽說,芳草長滿天邊,已經沒有歸路了嗎?這是惜春者借暮春草長而發出的癡語。“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春天沉默不語,沒有停下它歸去的腳步,只有畫檐上的蛛網整天殷勤地沾惹飛絮,想把春天留住。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這幾句字面意思是說,因有人嫉妒被貶的陳皇后美貌,進了讒言,使得漢武帝和她約定的重新相會的日子又被耽擱了。“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縱然花千金買來司馬相如的賦,可滿懷的深情與愁苦又能向誰訴說呢?“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你們不要過于高興,難道沒有看見楊玉環和趙飛燕都已化為塵土了嗎?“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以傷心人獨倚危欄的景語結束。此詞借詠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退居長門宮的故事,表達作者的政治哀怨。在構思上,作者將春怨與宮怨聯系起來。上闋寫女主人公的春怨,通過她的惜春、勸春和怨春,刻畫她的孤苦寂寞心情。下闋從春怨過渡為宮怨,前五句正面寫《長門賦》故事。“君莫舞”三句直斥那些妖冶獲寵之輩。最后仍以女主人公的獨處愁苦、對景傷心為結束。
此詞并未正面涉及政治問題,但政治寓意十分明顯。因為宮怨題材傳統上常常被用來表達士大夫的政治哀怨,詞中的“蛾眉曾有人妒”便直接源自屈原《離騷》中的“眾女疾余之蛾眉”。作者利用歷史材料和傳說,通過細致的心理刻畫,塑造了一個完整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說明作者在繼承婉約詞題材風格時同樣富于創造性。而以婉約筆法寫家國和政治,以含蓄的外表表現熱烈的內容,則是辛棄疾詞的特色所在,夏承燾先生評價為:“肝腸似火,色貌如花。”
上一篇:辛棄疾《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賞析、寫作背景、作者表達思想情感鑒賞
下一篇:《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