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云: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云①。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②。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③。
若為留得堂堂去④,且更從教緩緩歸。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⑤,猶教緩緩妾還家。
①熙寧六年(1073)作于杭州。九仙山:在杭州城西十二里,東晉葛洪、許邁煉丹之地。吳越王妃:吳越王錢俶之妻。宋太祖時,錢俶常至汴京朝貢,皆厚禮賜還國,至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始舉家入京,國除。易之:即改寫。清王士禛《漁洋詩話》稱“陌上花開”二語,“艷稱千古”,“東坡又演為《陌上花》”,“晁無咎亦和八首”,“二公詩皆絕唱,入樂府,即《小秦王》調也”。
②“江山”句:舊題陶潛《搜神后記》卷一謂丁令威化鶴歸故鄉遼東,云:“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此首紀昀評曰:“真有含思宛轉之意。”(《紀批》)
③翠軿(狆í狀ɡ):婦女所乘有幃幕的牛車。
④堂堂:公開大方貌。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懷》詩:“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欺人故故生。”
⑤“已作”句:語本《孟子·盡心》下:“孔子之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此指錢俶離開舊國入汴京朝宋。
上一篇: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選一首)》注釋
下一篇:蘇軾《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