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苔》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原文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注釋
白日:指陽光。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自號倉山叟、隨園老人等。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等。
譯文
春天明亮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照常在蓬勃生長。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一點不自暴自棄,一點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賞析
這是一首勵志的小詩。苔雖然在陽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樣擁有綠色,擁有生命。花開微小似米,但卻一定要像牡丹一樣盡情綻開。因為在苔的心中,自己和牡丹擁有同樣的大地,也同樣頭頂廣闊的天空。無名的花,悄然地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就算這樣,它仍然那么執著地開放,認真地、毫無保留地綻放。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種佳境。
“白日不到處”,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這青春從何而來?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它就是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滯礙,煥發青春的光彩。
苔也會開花,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被悉心栽培的,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牡丹一樣開放的權利。
知識鏈接
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趙翼,蔣士銓)之首,執詩壇牛耳近五十年。他在考據成風的乾嘉時期,在重經學、重學問的詩壇上,以充滿創造精神、洋溢著天才之氣的詩作,獨樹一幟,非同凡響。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