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寶馬雕車香滿路③。鳳簫聲動④,玉壺光轉(zhuǎn)⑤,一夜魚龍舞⑥。
蛾兒雪柳黃金縷⑦,笑語盈盈暗香去⑧。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⑨。
注釋
①花千樹:指樹上扎滿了彩燈,如鮮花盛開。一說為燃放的焰火。可能二者兼有。
②星如雨:指焰火落下時有如滿天星雨。
③寶馬雕車:裝飾華麗的車馬。
④鳳簫:簫的美稱,因排簫的形狀像鳳翼而得名。這里泛指各種樂器。
⑤玉壺:華燈的一種。
⑥魚龍舞:指舞龍燈、魚燈之類的民間娛樂活動。
⑦蛾兒雪柳:皆為女子頭上的裝飾。黃金縷:以金為飾的雪柳。
⑧暗香:女子身上散發(fā)的幽香,這里喻指美人。
⑨闌珊:零落、稀少。
賞析
這首詞著力描繪、渲染了元宵節(jié)的燈火滿城、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歡樂情景,暗寓著頗為深沉的含意。
上片寫元宵節(jié)之夜臨安城里通宵達旦燈火輝煌、人們盡情歡樂的盛況。“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三句是遠景,概括描繪夜景,主要寫燈火,用東風(fēng)的“夜放”、“吹落”來形容燈火如千樹花開、像滿天星斗,虛虛實實,想象新穎別致。“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這四句是中景,城中人家不論貧賤富貴、男女老幼全都出來游賞觀燈,大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不斷從過往的貴族人家車上飄散出陣陣香氣,到處是悠揚響亮的簫聲,舞燈的人不知疲倦地徹夜舞動。這個場面有聲有色有味,“動”、“轉(zhuǎn)”、“舞”分別寫出“鳳簫”、“玉壺”、“魚龍”的動態(tài)。
下片寫街上觀燈的女子。主要是近景。“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寫女性們穿上節(jié)日盛裝,打扮得花紅柳綠,結(jié)伴成群,笑語喧嘩。“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人在她們當(dāng)中尋覓著自己的心上人,可是千百次都落空了。正當(dāng)他失望之際,猛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她正在燈火零落、游人稀少的地方悄然而立呢。這環(huán)境、這人都與此前所寫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幾句,構(gòu)思巧妙,意境深邃,耐人尋味。
《青玉案》這個詞牌分為上下兩片,上下片的字數(shù)大體相當(dāng),但辛棄疾這首卻體現(xiàn)出結(jié)構(gòu)上有意的不對稱。從開篇到“笑語盈盈暗香去”,都鋪陳地描寫元宵節(jié)的熱鬧,燈市這樣的鬧,看燈的人這樣的多,但是在這熱鬧人群中卻沒有詞人要找的人,在偶然回首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那人”站在燈火冷落的地方。于是到了最后我們才知道,作者鋪陳地描寫燈火的輝煌和熱鬧的人群,其實都是反襯之筆,都是為最后這個主要人物的形象服務(wù)的。全詞十三句,用作反襯的有九句,而寫主要人物形象的,只有四句。而且反襯的句子是用彩筆雕繪,最后的句子卻像水墨寫意,以實襯虛,卻能虛處傳神,那個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主體形象正是在這種不對稱的結(jié)構(gòu)和反襯的筆法中凸顯出來的。這是一首愛情詞嗎?可以這樣理解,但又有著明顯的象征意味,這個作者“眾里尋他千百度”的美好女子的形象,就像屈原上下求之的佳偶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理想上的追求,也可理解為是作者以幽獨的美人自比,體現(xiàn)著他政治失意以后,自甘寂寞、不從流俗的孤高節(jié)操。
上一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賞析、寫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解讀?
下一篇:登臨抒懷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寫作背景、作者表達思想情感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