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題解】
本篇選自《彊村叢書》本《夢窗詞集》。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字君特,號夢窗、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人。南宋詞人。往來江浙間。曾為吳潛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宗室趙與芮門客。知音律,能自度曲。有《夢窗詞》。
風入松,古琴曲名。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后用為詞牌。又名“遠山橫”。雙調,平韻。此詞一題作“春晚感懷”。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1)。樓前綠暗分攜路(2),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3),交加曉夢啼鶯(4)。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5),幽階一夜菭生(6)。
【注釋】
(1)愁草:謂含著悲愁起草。瘞(yì)花銘:葬花辭。庾信有《瘞花銘》。瘞,埋葬。銘,文體的一種。(2)分攜:離別。此句謂樓前分別的路上已綠柳成陰。(3)中(zhòng)酒:醉酒。(4)交加:紛紛交錯。形容黃鶯爭鳴。(5)雙鴛:鴛鴦履,指女子的繡花鞋。這里兼指女子的蹤跡。(6)菭:同“苔”。
【導讀】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
詞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獨到之處。前二句是傷春,三、四兩句寫傷別,五、六兩句則是傷春與傷別的交融,形象豐滿,意蘊深邃。下片寫清明已過,風雨已止,天氣放晴了。闊別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懷!按正常邏輯,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時二人同游之處了,以免觸景生悲,睹物思人。但作者卻用進一層的寫法,那就是照樣去游賞林亭。于是看到“黃蜂頻撲秋千索”,竟聯想到那一定是佳人纖手接觸時留下了香澤,她似乎剛剛離去。而結句“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菭生”,明明是佳人離去已久,臺階上生滿青苔,卻要說青苔是“一夜”滋生,才使得她蹤跡全無。以此來表現其感懷也深、思念也切、惆悵也久的心情,的確精妙而細膩。
【思考】
“黃蜂”二句是夢窗詞中的名句,妙在不從正面寫,而是側面烘托。請細讀體會之。
上一篇:《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原文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