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羊長史并序
【原文】
左軍羊長史,銜使[1]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2]后,慨然念黃虞[3]。得知千載外,政賴古人書。賢圣留馀跡,事事在中都[4]。豈忘游心目[5],關河[6]不可逾[7]。九域[8]甫[9]已一,逝將理舟輿。聞君當先邁[10],負痾不獲俱。路若經商山[11],為我少躊躇[12]。多謝[13]綺與甪[14],精爽[15]今何如?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駟馬[16]無貰[17]患,貧賤有交娛。清謠[18]結心曲,人乖運見疏。擁懷[19]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注釋】
[1]銜使:奉命出使。
[2]三季:夏、商、周三代的末年。季,時間上最末。
[3]黃虞:黃帝與虞舜。
[4]中都:都城。
[5]游心目:游心縱目。
[6]關河:見《史記·蘇秦列傳》:“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關河”在這里是雙關語,一指長安一帶,再指關隘河流,行路的遙遠。
[7]逾:越過。
[8]九域:九州。
[9]甫:始。
[10]邁:往。
[11]商山:“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lù)里先生所居之處。后代指隱居之所。
[12]躊躇:跓足。《楚辭·七諫·怨世》:“驥躊躇于弊輦兮,遇孫陽而得代。”
[13]謝:問候。
[14]綺與甪:代指“商山四皓”。
[15]精爽:魂魄。
[16]駟馬:富貴人家的馬車,這里代指仕途。
[17]貰(shì):釋放。
[18]清謠:“四皓”之音。
[19]擁懷:積于胸中。
【譯文】
左將軍麾下的長史羊松齡奉命出使秦川,我作了這首詩贈送給他。
我生于夏商周三朝衰微之后,感慨并追慕黃帝和虞舜的時代。知曉千年之后的事情,全部依賴古人的書籍文獻。古時圣人賢哲留下的遺跡,件件出現在都城。豈能忘記前去游心騁目,奈何水遠山長,我的行跡難以到達。九州剛剛得以一統,我理當備好車馬,踏上去關中的路。聽說你奉命前去,我抱病在身,難于同去。如果途經商山,請為我稍稍駐足。代我憑吊一下“商山四皓”,而他們的魂魄今天又在哪里?紫芝還有誰在采?歷時彌久,深深的山谷也該荒蕪了。仕途不保證沒有兇險,而貧賤之人有著自己的快樂。“商山四皓”的歌謠與我的內心有相通之處,人走背運運氣自然不佳。數代之下有所感慨,言語道盡,遺憾之意難于傾訴。
【賞析】
這首詩作于約417年,作者時年五十三歲。當時劉裕已攻破長安,不久,羊松齡奉左將軍檀韶之命出使長安,對劉裕表示祝賀。劉裕已軍權在握,同時王、謝等大家族人才凋零,無法對他進行制約。公元416年,劉裕出師北伐,收復長安。三四年后,他就篡晉自立,國號宋,史稱南朝宋。
作者僅僅在序言中交代了一下時事,此后就只謳歌隱居的快樂與高潔。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作者生于夏商周三朝衰微之后,感慨并追慕黃帝和虞舜的時代。在作者而言,夏商周三個朝代不僅是政治清明的時代,也是百姓最自在的時代。“得知千載外,政賴古人書”,他鼓吹遠古的風尚,無非是希望羊松齡能和自己一起享受古人書中的隱逸之樂。
之后的一句很有意味,“賢圣留馀跡,事事在中都”,都城長安,是羊松齡將要出使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在西周時的盛況,寄寓了作者無限的遐想。“豈忘游心目,關河不可逾”,表面上說山高路遠,但其實,真正阻隔作者的不是空間,而是似箭的光陰。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九州剛剛得以一統,陶淵明理當備好車馬,踏上去關中的路。但是,現在的長安已經不復西周的盛況了。這可以視為作者的推脫之辭。更何況“九州”這一概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否則作者只需寫“長安甫已定”就行了,而大禹是虞舜之后的統治者和夏商周的開創者,這與開頭呼應。“聞君當先邁,負痾不獲俱”,聽說羊松齡奉命前去,作者抱病在身難于同去。在筆者看來,是陶淵明不但視前秦為異族,而且不久之前的淝水之戰是一場關乎東晉與前秦的生死之戰,奉東晉為正統的陶淵明對前秦的厭惡可想而知,而前秦曾定都長安,所以,在陶淵明看來,長安已經沒有前去的必要了。
以下四句談及隱逸的快樂與自由,似乎夾雜著一絲拯救晉朝的茫然心緒。“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商山,位于今天的陜西省商洛市境內,也是“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先生的居所。在張良的指點下,呂后恭敬地延請“商山四皓”出山,成功打消了劉邦另立太子的念頭,改寫了漢朝的歷史。陶淵明也想阻止篡晉行為,但似乎沒有這樣的人去阻止劉裕,所以作者喟嘆:“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在陶淵明看來,有隱居之志同時心懷天下的人,自古就寥寥無幾。這里“紫芝”一語雙關,一方面指的是紫色的靈芝,指珍貴的東西;另一方面指的是《紫芝歌》,相傳為“商山四皓”辭卻高祖的延聘時所作:“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而畏人兮,貧賤之肆志。”指可以審時度勢,力挽狂瀾的英雄。這應該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另一層含義。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仕途不保證沒有兇險,而貧賤之人有著自己的快樂。艱險的仕途不如貧窮的自由。貧窮的自由,亦即隱逸的自由。
接下來的四句有些微妙與奇怪:“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商山四皓”的歌謠與我的內心有相通之處,人走背運運氣自然不佳。數代之下有所感慨,言語道盡,遺憾之意難于傾訴。遺憾什么?是不能像“商山四皓”那樣功遂身退,還是無法徹徹底底放下功名從而做一位真正的隱者(見《命子》等詩),抑或僅僅是對于風雨如晦的時事的感喟,不得而知。
全詩首先感慨自己沒有生活在堯舜之類的太平年代,然后喟嘆當時沒有“商山四皓”之類力挽狂瀾的人物,最后感慨了生逢亂世的悲哀。全詩過渡自然,并在字里行間邀請羊松齡過上隱居的生活。
上一篇:陶淵明《責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贈長沙公并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