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蘇軾《琴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17:50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1]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注釋】

[1]匣:盒子。

【譯文】

若說琴聲響自琴弦上,琴在匣中咋沒有琴聲?若說琴聲來自手指上,為什么不在你的手指上聽?

【解析】

這也是一首理趣詩。《楞嚴經》有“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等語,蘇軾這首詩用兩句反詰,寓答于問,妙趣天成,顯然受禪理的啟迪。本詩有問無答。蘇軾先提出兩個具體問題:“琴上有琴聲,匣中何不鳴?”“聲在指頭上,何不指上聽?”導出了一個似乎淺近、其實很有概括性的問題:美妙的琴聲究竟是怎么產生的?推而廣之,歌、舞、詩、畫、書法乃至人類所有創造性的活動及其產品是怎么產生的?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這首理趣詩的魅力就在于問而不答,引人深思。蘇軾的這一類理趣詩,盡管詩的形象不夠鮮明和飽滿,詩味不濃,但還是贏得人們的喜愛,就在于它的哲理性,在于蘇軾提出了一般人心會而不易說出的東西,詩味不濃,但有理有趣有啟發性。

蘇軾提出的問題,至今還是富有思考價值的美學與哲學方面的命題。淺者見淺,深者見深。蘇軾的意思不僅在于強調人們從事任何活動只有主客觀條件的統一和諧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似乎更強調人的思想、感情、技能的水平。這對于今人的審美觀、世界觀無益是很有啟發性的。陳邇冬先生認為這首詩寫出了哲理,有禪偈的機鋒,似兒歌的天籟。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蘇軾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