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萬里家在岷峨[1]。
百年強半[2],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3],兒童盡、楚語吳歌[4]。
山中友,雞豚社酒[5],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6]?
人生底事[7],來往如梭?
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8]。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9]。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魚蓑。
【注釋】
[1]岷峨:指四川境內的岷山、蛾眉山。
[2]強半:過半。當時蘇軾四十九歲,“百年強半”只是大約數字。
[3]再閏:蘇軾于元豐三年二月到達黃州,元豐七年離開黃州,其間元豐三年閏九月,元豐六年閏六月。
[4]楚語吳歌:戰國時,黃州所在地屬楚國,三國時屬吳國,所以說兒童的語言都變成了吳楚口音。
[5]雞豚社酒:豚,小豬。社酒,古代社日祭神要歡聚飲酒。
[6]“云何,當此去”:“當此去云何”的倒文,在離別時說了些什么。
[7]底事:何事,為什么。
[8]洛水:今河南洛河,源于陜西,流經洛陽,在鞏縣入黃河。汝州離洛陽很近。表面說要去欣賞洛水清波,實際是說不得不赴汝州。
[9]柯:枝條。
【譯文】
回去呵回去,可我到哪里落腳?我家迢迢萬里,遠在岷峨。我已年近五十,未來的日子已不多。兩個閏年都在黃州度過,孩子們語音盡變,滿口是楚語吳歌。山中熱情的朋友,社日擺上佳肴美酒,都勸我終老東坡。在這離別的時候,我們談了些什么?“為什么人生一世,要東奔西走,來往如梭?”“我要去洛水悠閑地觀賞,清涼的秋風,明澈的碧波。雪堂前的柳樹枝細葉嫩,請為我看護,莫讓人砍斫。并轉告大江南岸的父老,不時為我曬曬漁蓑。”
【解析】
詞前有小序,大意是說:“元豐七年(1084)四月一日,我將離開黃州,移居汝州(今河南臨汝),向東坡雪堂的兩三位鄰居告別。恰好李仲覽自江東來告別,于是寫了這首詞贈他。”詞的上闋感嘆自己無家可歸,貶官黃州已經很久,父老們都勸自己不要離開東坡雪堂。下闋記他同黃州父老的對話,“人生底事”二句是黃州父老的問話,也是蘇軾借父老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蘇軾的答詞,他表示因為是朝廷命令,不得不去汝州貶所,但將來一定要回黃州長住,故托當地父老為他看護好雪堂。全詞用家常話語表現了他同黃州父老的深厚情誼,抒發了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上一篇:蘇軾《滿庭芳(三十三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清溪無底)》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