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晚飲
【原文】
一徑入蒙密①,已聞流水聲。
行穿翠筱盡②,忽見青山橫。
山勢抱幽谷,谷泉含石泓③。
旁生嘉樹林,上有好鳥鳴。
鳥語谷中靜,樹涼泉影清。
露蟬已嘒嘒④,風溜時泠泠⑤。
渴心不待飲⑥,醉耳傾還醒⑦。
嘉我二三友⑧,偶同丘壑情。
環流席高蔭⑨,置酒當崢嶸⑩。
是時新雨余,日落山更明。
山色已可愛,泉聲難久聽。
安得白玉琴,寫以朱絲繩?。
【注釋】
①蒙密:竹林繁茂蔭蔽的樣子。
②筱(xiǎo):細竹。
③石泓(hóng):凹石積水而成的小潭。
④嘒嘒(huì):象聲詞,形容蟬鳴聲。
⑤泠泠(líng):形容風的清涼。
⑥渴心:急切盼望之心。不待:不等。
⑦醉耳傾:沉醉中側耳注意聽。
⑧嘉:美好,贊嘆。
⑨席高蔭:在高高的樹蔭下席地而坐。
⑩當崢嶸(zhēng róng):面對著高山。崢嶸:形容山峰的高峻突兀。
?朱絲繩:指琴瑟上的絲弦。
【譯文】
一條小路曲折延伸到茂密繁盛的林蔭,還沒走到近前,就遠遠地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一行人橫穿過翠綠的竹林盡頭,忽然看見一座青翠的山峰橫亙在眼前。
山勢險要,連綿蜿蜒環抱著幽靜的山谷,山谷上流淌下來的清清泉水匯集在山底的石潭。
潭水兩旁生長著秀美的樹林,樹上棲落著美麗的鳥兒,時不時地傳來悅耳動聽的啼鳴。
鳥鳴聲聲反襯得山谷更加幽靜,樹影倒映泉水之中,更顯得泉水清清。
飲露的秋蟬已經開始喧鬧,山谷中清風回蕩,此時使人感覺到涼氣襲人。
心情急切,還沒等到一飲而盡就已有了幾分醉意,側耳細聽,好像我還很清醒。
最值得稱道的是我那二三好友,同我一樣,也有游山玩水的情致雅興。
我們一起來到高樹的濃蔭下,環繞在溪流旁席地而坐,面對著高峻突兀的群山,我們擺下酒宴,一同高舉酒樽對飲。
這時正好是一場春雨過后,日落時分,峰巒的輪廓顯得更加分明。
山色過一會兒更加可愛,令人流連忘返,可是天色已晚,不能再長久在此聽泉水聲聲。
不知怎能得到一張白玉琴,好將這泉聲譜成琴曲,讓它永遠悠揚在琴瑟的絲弦之中。
【賞析】
本詩約于慶歷六年(1046年),歐陽修邀請幾位友人一同游覽幽谷勝景之后所作。
詩中所說的幽谷泉坐落在滁州豐樂亭畔,這里的美景被歐陽修發現頗具戲劇性。據說,有一天歐陽修宴請賓客,他急忙派人取釀泉水泡茶。派去的仆人為了偷懶,就隨便到附近取來一些泉水,將茶泡好之后忐忑不安地呈送上來。歐陽修一嘗感覺味道與往常不一樣,于是問仆人這水從何而來。仆人害怕,謊稱還是以前取泉水的地方。歐陽修經過再三追問,并說這茶水味道頗好,仆人這才轉憂為喜,高聲說出是在不遠處的幽谷泉下所汲。歐陽修聽罷一時興起,便邀請友人同訪幽谷,面對如此幽靜的好去處,一行人流連至晚上才回來。
全詩以泉為主線,首先從一條幽靜的小路曲折延伸到茂密繁盛的林蔭開始,遠遠就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這一靜一動,從視覺和聽覺導入,將人們喜愛探幽的情致激發出來。接著穿過竹林,看見一座青翠的山峰橫亙在眼前,山峰環抱的山谷也隨之映入眼簾。接下來詩人將石潭、溪水、秀木、鳥鳴、樹影倒映、秋蟬、清風,一系列星星點點的景致匯集在一起,繪出一幅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動感圖畫,這幽靜唯美的畫面怎能不讓人陶醉呢?所以詩人此刻“渴心不待飲,醉耳傾還醒”,似醉非醉之中,回頭再看看身邊的友人,一個個如癡如醉,如同他此刻的狀態一樣,繼而一句“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使讀者一目了然。當然,這樣的美好時光怎能虛度呢?于是,“環流席高蔭,置酒當崢嶸”,大家興致勃勃地來到高樹的濃蔭下,環繞在溪流旁席地而坐,面對著崢嶸的群山,他們擺下酒宴,一同高舉酒樽,共同以詩詞唱和這美好的“新雨后”。結句“安得白玉琴,寫以朱絲繩”,如此想以譜曲來留住幽谷泉聲之美,頗有新意,也足以表達詩人喜山樂水的疏曠情懷,以及對美好閑適田園生活的向往。
全詞脈絡分明,又不乏搖曳多姿;即景抒情,又不失語言的飽滿流暢。讀來如臨其境,余味綿長。
上一篇:歐陽修《峽州至喜亭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憶焦陂》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