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據元稹《連昌宮詞》自注,念奴為天寶年間著名歌女。據《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這個詞調音節高亢,詞人多喜用其抒發豪情逸氣。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②,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③,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④,小喬初嫁了⑤,雄姿英發⑥。羽扇綸巾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⑧。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⑨,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⑩。
注釋
①赤壁,在黃岡城外,一名赤鼻磯,非三國周瑜擊潰曹操大軍的赤壁,真正的古戰場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
②故壘:舊時的營壘。
③亂石穿空:亂石高聳,如劍戟刺穿云層。
④公瑾:周瑜的字,即前面提到的周郎。周瑜年二十四授建威中郎將,時人呼為周郎。
⑤小喬:《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
⑥雄姿英發:身姿威武,英氣勃發。
⑦羽扇綸巾:羽毛制成的扇子和系著青絲帶的頭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此句描寫周瑜的從容閑雅,鎮定自若。
⑧灰飛煙滅:指曹軍戰艦被大火燒成灰燼。
⑨多情應笑我:料想人們應笑我多情善感。
⑩酹(lèi):澆酒致奠。
賞析
這是蘇軾著名的懷古詠史詞。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正是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出處。“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有些研究者不辭辛苦地考證半天,得出結論說原來蘇軾懷古的赤壁不是赤壁之戰的赤壁,蘇軾搞錯了。其實這不是新問題。宋代王象之《輿地紀勝》已經指出說江漢那一帶叫赤壁的有五個,各有出處。蘇軾博覽群書,對于這個問題豈能沒有耳聞?他說“人道是”,就已經表明了他的不確定,而他并不在乎這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不過是借此抒懷古之幽思而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是正面描寫江山如何如畫的句子。“亂石穿空”從姿態來寫,“驚濤拍岸”從聲音來寫,“卷起千堆雪”從顏色來寫,有形有聲有色,寥寥幾筆描摹出如畫的江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從寫景過渡到抒情,引出他著重要描寫的人物周瑜。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對于這段的描寫,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刻畫年輕的儒將周瑜的形象。一種認為前幾句寫周瑜,后幾句寫諸葛亮,是寫了赤壁之戰的兩位決定性的人物。我認同第一種理解。不提名字而直接以“羽扇綸巾”指代諸葛亮,這至少是羅貫中《三國演義》出來以后的事了,在此之前,不過是對儒將的通用的描寫而已。在唐宋時代,杜牧的《赤壁》也好,蘇軾的“赤壁懷古”也好,他們接受的是陳壽《三國志》的觀點,赤壁之戰中周瑜的作用遠大于諸葛亮,所以他們多關注周瑜。要說年輕,諸葛亮比周瑜年輕八歲,蘇軾為什么不直接用諸葛亮來反襯自己的“早生華發”呢?而且他在上片也說了,“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完全沒有提到諸葛亮。“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年作者四十七歲,相比二十四歲封將的周瑜來說,確實算老的,但更老的是他的心。這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實則是以罪臣身份流放于此。
作品以雄奇壯闊的山水和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構成一個悠遠廣闊的時空背景,在“赤壁懷古”的主題下,著力刻畫了風姿瀟灑、韶華似錦的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其中暗含著作者對光陰虛擲、報國無望的嘆息。最后兩句深沉而不悲哀,在自寬自解中走向曠遠明達。作品意象恢弘,氣勢磅礴,格調雄渾,在一片花間柳下的淺斟低唱中如同剛強壯武的橫槊賦詩,對于當時的詞壇可謂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當然,雖然是“士大夫之詞”,卻還是有詞的典型特色。年少風流的“周郎”的形象,可說是作者表達對魏晉風度的欽慕,以此對比、感嘆自己的華發無成;而周郎旁邊那個“初嫁了”的小喬,正體現了詞的特色。詩歌當中也有很多年少有成的英雄形象,但將英雄旁邊的女性凸顯出來,體現豪放且風流的英雄形象,這正是詞以及以后的戲曲小說這些帶有市民氣質的文學所喜歡表現的。
上一篇:《水龍吟·次章質夫楊花詞》賞析、作者表達思想情感鑒賞?
下一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寫作背景、作者表達思想情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