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踏莎行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自稱廬陵人。仁宗時,累擢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神宗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在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傳世。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pèi)。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yǐ)。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題解】《踏莎行》,詞牌名。雙調五十八字,仄韻。“莎”字,讀音suō。
【注釋】1.候館:接待賓客的館舍。驛路梅花正含有懷人之意。2.熏:香氣。3.轡:馬韁。4.盈盈:淚水滿眼的樣子。5.平蕪:平坦地向前伸展的草地。6.行人:指心上人。
【串譯】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漸凋謝,只剩幾片殘瓣,溪橋邊的柳樹卻萌出了淺綠嫩芽,暖暖的春風在大地上拂過,風中帶著花草芳香,遠行的人也都在這時動身了。你漸行漸遠,我的愁緒也漸生漸多,就像眼前這一江春水,來路無窮,去程不盡。離人們愁腸入懷,情深意綿。送行人只好上樓遠望你離去的方向,期盼能夠早歸。然而,映入眼簾的只是綿綿無絕的春草原野,原野盡處是隱隱青山。而你更在遙遠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尋!
【賞讀提示】此詞以溫柔的筆觸抒寫離愁。上片從遠行人著眼,展示了他感情的漸變過程:初行時在融和春光中為美麗景物所感,他輕搖征轡,怡然自得。離家漸遠,別恨便一步步更強烈地襲擊他,終于在心底驅之不去。下片從閨中人著眼,代她設想相思苦況,勸她不要倚欄望遠,因為行人越走越遠,思婦亦將愈望愈遠。此詞運用了三種藝術表現手法:一是托物興懷,上片寫殘梅、細柳和薰草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點綴著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氣氛,但對于離愁的行人來說卻倍增煩惱,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虛為實?!俺睢笔且环N無可視感的情緒,將它比喻為迢迢不斷的春水,既形象又貼切,化虛為實,可視可感。三是逐層深化,委曲盡情?!捌绞彵M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進一步說明行人離愁的無窮。
誦讀此詞的情感基調是悱惻幽回,情深意遠。
【斷句頓挫建議】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推薦名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一篇:《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木蘭花》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