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原文|注釋|賞析
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②。青冢埋魂知不返③,翠崖遺跡為誰留④。
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⑤。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澗草自春秋⑥。
注釋
①嘉祐四年(1059)作,時歐陽修在汴京任職。崇徽公主:唐仆固懷恩之女。代宗時,與回紇和親,大歷四年五月,封為崇徽公主,出嫁回紇可汗。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靈石縣。相傳公主嫁回紇時,道經靈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跡,后世稱為手痕碑,碑上有唐人李山甫《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詩刻石。韓內翰:韓絳,內翰指翰林學士。
②“故鄉”二句:啁啾,鳥鳴聲。笳,古代一種管樂器,即胡笳,從塞北和西域一帶傳入中原。因其聲悲咽,故稱悲笳。二句說不離故巢的小鳥尚且啁啾悲鳴,何況少女離別故鄉親人,隨著悲笳遠嫁塞外。
③青冢:相傳王昭君在塞外之墓長滿青草,稱“青冢”。這里用以代指崇徽公主的墳墓。杜甫《詠懷古跡》其三詠王昭君有“環佩空歸月夜魂”之句,這里反用其意。
④翠崖遺跡:指手痕碑。
⑤“玉顏”二句:肉食,指身居高位的權貴。二句點出“玉顏”之悲劇根源正在于“肉食者”不為國謀。
⑥“巖花”句:用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
賞析
錢鐘書先生稱贊歐陽修的七律“開闔動蕩,沉著頓挫”,指的就是這類作品。唐李山甫有《陰地關崇徽公主手痕》詩:“一拓纖痕更不收,翠微蒼蘚幾經秋。誰陳帝子合番策,我是男兒為國羞。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雖然有感慨,卻不甚動人,雖然也有議論,卻并不高明。而歐陽修這首詩有西昆體對偶精整的特點,但議論的色彩更強烈,情韻的悠長則顯出作者的個人特色。它把議論的深刻精警和敘述、抒情完美地融為一體了。這首詩最有名的兩句:“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意思是公主和親的悲劇一再上演,可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權貴卻沒有人為國考慮。宋人對這兩句極為推崇,它好就好在立意高遠而文字精妙。它的立意,既有一種深刻的歷史批判性,同時也體現了作者有感于當時屈辱的對外政策的一種現實觀照。而它的文字,雖是兩段大議論,卻又對得精整,抑揚曲折、婉麗雄勝,言與意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結合。
上一篇:歐陽修《戲答元珍》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踏莎行·候館梅殘》原文賞析,表達思想情感解讀,作品意象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