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四首(其四)①
斜陽古柳趙家莊,
負鼓盲翁正作場②。
死后是非誰管得③,
滿村聽說蔡中郎④。
注釋
①“舍舟”,離船。
②“作場”,古代民間藝術說唱故事,表演曲藝,都稱為作場。
③“死后”句,意思是人死之后,好壞是非全由人家去評定。
④“蔡中郎”,東漢蔡邕,字伯喈,董卓執政時,官為左中郎將,故稱蔡中郎。南宋的戲劇、說唱中有“趙貞女蔡二郎”故事(見徐渭《南詞敘錄》),寫蔡二郎背親棄婦,為暴雷震死。二郎按古代兄弟伯仲叔季的排行,即仲郎,所以后來附會為官拜中郎將的蔡邕的故事。
賞析
這組詩歌寫于寧宗慶元元年(1195)十月在山陰閑居時,這里選的是第四首。陸游從淳熙十六年罷職回到山陰故鄉, 已經6年了。一日傍晚,詩人酒后乘著小舟沿溪游玩,在趙家莊舍舟登岸,聽背鼓的盲藝人演出。
斜陽映照的古柳樹下民間盲藝人正在說唱蔡中郎的故事,整個村里的人都饒有興味地聽著,詩人也樂滋滋地坐下來聽入了神。這首詩里充滿了閑適安樂的情調,為我們描繪了清新明麗的世外桃源的圖景。“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二句很耐人尋味。詩人看見村人們津津有味地聽著說唱,在盲藝人口中東漢的大文學家蔡邕成了品德敗壞受譴責的壞人,于是詩人感慨到:一個人身后會受到怎樣的評價真是無法預料,蔡中郎就是個明顯的例子,言下之意是人生不必太認真,且盡眼前之杯,及時行樂,什么功名事業都隨它去吧!這其實是作者發牢騷之語,是他在現實中壯志未酬的憤懣不平之情的折射。《逸老堂詩話》卷下記載,唐伯虎每酒酣,喜謳此詩,借以寄托感慨。
上一篇:陸游《小園》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度浮橋至南臺①》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