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擬峴臺①
層臺縹緲壓城堙( yīn) ② ,
倚杖來觀浩蕩春③。
放盡樽前千里目④,
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回水抱中和氣,
平遠山如蘊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
沙邊鷗鷺亦相親⑤。
注釋
①“擬峴臺”,在蜀中,具體所在不詳。《劍南詩稿》卷十二中有八首以擬峴臺為題的詩歌。
②“縹緲”,形容層臺之高。“堙”,土山。
③“浩蕩”,形容春意之廣。
④“樽”,古代的盛酒器皿。
⑤“鷗鷺相親”句,用的是《列子·黃帝》中的典故,《列子·黃帝》曰:“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
賞析
此詩雅潔沖淡、格調清新脫俗。開篇先寫出了擬峴臺的地形和登臨的時間,遠望層臺,雄踞城堙之上,巍峨聳立,縹緲入云,這里用一“壓”字寫出了層臺的高大險峻,氣勢雄渾。詩人在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倚杖登臨層臺,欣賞春天的美景。站在高峻的層臺上開懷暢飲,游目騁懷,視線盡千里之遠,看到春色浩蕩,頓覺心曠神怡,十年的凡慮滌蕩一空。“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縈回的江水,緩緩流淌,充滿中和之氣;平緩的峰巒,靜靜地佇立,好似蘊藉深沉的哲人。王國維《人間詞話》 曰:“有我之境,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陸游這一聯寫景,就并非純粹模山范水,而是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春日登臨,心頭一片恬靜, 因此看得山水都沖淡悠然。最后二句說自己沒有機心,故沙邊鷗鷺可與相親。“鷗鷺相親”句,用的是《列子·黃帝》 中的典故,但作者是反其意而出之,寫出了詩人面對如此美景,渾然忘機, 與物冥合,心境淡泊平和、寧靜悠遠。
上一篇:陸游《點絳唇》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登賞心亭》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