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難》原文|注釋|賞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注釋
①噫吁戲:驚嘆詞。
②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的兩位先王。
③茫然:指年代久遠,難以詳悉。
④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年代久遠。
⑤秦塞:指秦地。秦、蜀為鄰國,戰國時秦惠文王滅蜀,置蜀郡,秦蜀始交通往來。
⑥太白:山名,為終南山主峰,在今陜西眉縣東南。鳥道:謂山巒險峻,人跡難至,只有飛
鳥才能通過,極言山路之險。
⑦橫絕:跨越。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山市。
⑧“地崩”二句:寫古蜀道之開辟。天梯:指崎嶇陡峭的山路。石棧:即山中棧道。
⑨六龍:傳說日神乘坐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中旅行。此謂碰到蜀道上的高山,日神亦不能
不為之回駕。高標:即指蜀山之最高而為一方之標識者。語出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
于峻岐,陽烏回翼乎高標。”
⑩逆折:曲折回旋。
11、猱(náo):猿類,極善攀援。
12、青泥:嶺名,在今甘肅徽縣南。盤盤:山路曲折盤旋。
13、縈:盤繞。
14、捫參歷井:參、井為二星宿名,參為蜀之分野,井為秦之分野。青泥嶺為自秦入蜀之要道,過此仰望天星,去人不遠,若可以手捫及之,極言其高而險。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15、膺:胸。
16、砏巖:險峻的山巖。
17、子規:即杜鵑,又名杜宇,蜀中最多,夜啼甚哀。
18、凋朱顏:容顏失色。
19、“飛湍”二句:湍,急流。瀑流,瀑布。喧?(huī),喧鬧聲。纆(pīng),水擊巖石聲。
20、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大小劍山之間,又名劍門關。崢嶸:高峻貌。崔嵬:高而不平貌。
21、“一夫”四句:《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鵮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四句本此。匪,同“非”。
22、吮:吸。
23、錦城:即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24、咨嗟:嘆息。
賞析
《蜀道難》本是六朝“瑟調曲”的舊題,都以蜀道險阻為內容,李白這首詩也是寫入蜀道路的艱難險峻。但是它與以前的作品有何不同呢?為何我們一提起《蜀道難》就必然想起李白的這首詩而不是其他人的作品呢?這首詩是樂府舊題,卻完全打破了樂府詩的節奏,它把楚辭、古賦和古文的句式夾雜在里邊,使句法參差、詩意跳躍。但是它又是一首純粹的詩,絕沒有因為借鑒了文和賦的表現手法便削弱了它的詩意,相反,李白憑借他超凡的才情、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使語言節奏的變換與思路的跳躍、情感的跌宕和氣勢的奔瀉達到高度的和諧,是一首出神入化的“純詩”。
所謂“純詩”,指的是詩詞里面接近于原始民歌的格式的東西,其中不含有散文的質點,不含有思想的貫串和邏輯的部分,只是語言和聲音的自然連搭,只是情調的連屬。李白的《蜀道難》正是這樣一首“純詩”。它的特色,不在于詩意的跳躍和視境的光怪陸離背后有多么深刻隱晦的寓意。歷來對這首詩的主旨有許多說法,有的說它是在斥罵劍南節度使嚴武迫害杜甫,有的說它是在諷詠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往四川的事,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穿鑿附會不足為據。這首詩的特色在于令人震撼的藝術表現力。里面雖然也說到送友西行的意思,但這并不是一首以送別為主旨的詩,它是一首人的生命意志的頌歌。
這是一個有趣的悖論。詩人通篇所寫,是蜀道的艱險、荒涼、難以逾越的絕境,人力不能左右它,人在它的面前只是顯得無比渺小、卑微。李白用長短錯落的句式和節奏,仿佛正呈現出了蜀中山道高峻凹凸的景象,使我們有鮮活的身臨這樣一種險境的感覺;而另一方面,當詩人一再地渲染蜀道的艱險、恐怖的時候,我們明白,他不是表達人的怯懦,恰恰相反,這是人類沉潛在內心深處的激情的宣泄,因為反復的渲染正是反復的體味,怯懦者對于艱險苦難只會回避,能夠反復體味艱險的只有內心意志無比強大的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強烈詠嘆,作為全詩的主旋律三次出現,它在意思上正是對“蜀道難”的強烈渲染的核心表現,而在結構上的作用則是將詩意自然分為三層遞進,這正是脫胎于樂府分樂章歌唱的音樂體制的再創造。
上一篇: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行路難》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