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韋七贊善①
【題解】
此詩大多人認為是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在潭州(治今湖南長沙)所作,即杜甫去世當年。
韋贊善和杜甫是世交。杜甫此前在梓州時曾有詩《贈韋贊善別》中有句為“往還二十載,歲晚寸心違”。這首《贈韋七贊善》同樣是杜甫的一首送別之作。
【原文】
鄉里衣冠不乏賢②,杜陵韋曲未央前③。
爾家最近魁三象④,時論同歸尺五天⑤。
北走關山開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煙。
洞庭春色悲公子⑥,鰕菜忘歸范蠡船⑦。
【注釋】
①七:因韋贊善在家中排行老七,故稱韋七。
②鄉里:故鄉,指長安。衣冠:指士族之家。
③未央:即漢朝的未央宮,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建于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臺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于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
④魁三象:這里指韋家和杜家兩個家族世代都列為三公這樣的高官。
⑤尺五天:關于“尺五天”,原注云:“俚語曰:‘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杜詩及所引這則俚語經常為治隋唐史和關中文化者所稱引,借以說明京兆韋杜兩氏的鼎盛。朱瀚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指出,杜氏宰相十一人,韋氏宰相十四人,可見其盛。歸:歸結到。時論:當時輿論、眾人評論。
⑥公子:這里指韋贊善。
⑦鰕(xiā)菜:泛指魚蝦類菜肴。鰕:同“蝦”。忘歸:字面上好像是已經忘記了返回故鄉,實際上是“難歸”。這句是說,飄泊船上,每日粗茶淡飯,無法回到故鄉。范蠡船:在這里指船。
【譯文】
遠在故鄉長安城的世族之家不缺乏賢能之人,韋家和杜家這兩個大家族,早在長安城乃至未央宮里都是人才輩出。
您家世代都是三公這樣的高官,我們兩家的住宅離皇宮都很近,而且歸結到當時輿論便是“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可見我們兩大家族權勢地位無人能及。
您即將向北方走關山而歸,前途開闊,沒有雨雪的阻隔,而我卻還困塞在南方,如同楊柳飛花一樣四處漂泊,前途一片迷茫。
您即將北歸,洞庭湖的山水春色也都在為你的離開而感到悲傷,而我,只能以船為家四處飄泊,每日以低賤的魚蝦菜肴就著粗茶淡飯,就像是范蠡忘記了回家的路,無法回到故鄉。
上一篇:杜甫《贈花卿》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