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真諦寺禪師
【題解】
這首詩大約作于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當(dāng)時杜甫客居夔州(今屬重慶)。去拜訪了真諦寺的禪師,這是一次拜訪,同時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與禪師促膝長談后,杜甫悟出了很多人生哲理,回去時作下這首詩。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前往真諦寺拜謁禪師時的見聞感悟,流露出了詩人出世不離世的心理以及善良多情的一面。
【原文】
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
凍泉依細(xì)石,晴雪落長松。
問法看詩忘,觀身向酒慵①。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②。
【注釋】
①觀身:佛教四種觀行之一,即觀因緣、觀果報、觀自身、觀如來身中之觀自身。
②割:割斷,割舍。卜宅:用占卜選擇住宅。
【譯文】
為了拜訪真諦寺的禪師,幾經(jīng)翻山越嶺,我終于來到了蘭若山的高峰,真諦寺的所在之處,只見山峰層巒疊嶂,煙霧繚繞,好似入了人間仙境。
山上的冰霜已結(jié)凍,然而潺潺不息的清泉依然在細(xì)石上緩緩地流淌,太陽高升,晴朗的天氣里依然能看見飄落在青松上的雪花,青白相間,意境極美。
向禪師問完佛法之后,我回頭再去看詩,覺得所有的詩都是虛妄的,再反觀自身,酒是我的最愛,但聽完禪師講的佛法之后,知道了酒是庸常亂性之物,所以我便不再想著去喝酒了。
這里的禪法吸引著我,但妻子兒女的親情也難以割舍,于是,我便在靠近真諦寺的山峰前選了一處房屋居住下來,這樣,既可以參禪問法,又能與妻子和孩子一同生活。
上一篇:杜甫《螢火》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題解,譯文,注釋賞析